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城市商業銀行30年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從發展歷程、業務經營等方面,展現城商行30年變革歷程和發展成果。
1995年,國務院決定在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城市合作銀行,1998年城市合作銀行統一更名為“城市商業銀行”。《報告》顯示,經過30年的發展,城商行資產規模快速增長,盈利能力保持穩定,資產質量持續改善,資本充足率穩定,流動性覆蓋率穩步提升,主要經營指標保持良好。截至2024年末,城商行資產規模60.15萬億元,較1995年增長134倍,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13.53%,市場份額提升8.2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1.76%,撥備覆蓋率188.08%,資本充足率12.97%,共有12家城商行資產規模過萬億元,5家城商行入選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
《報告》指出,30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商行堅守“服務城鄉居民、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地方經濟”定位,在資產負債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城商行發揮地緣、人緣優勢,從社保、醫療、教育、住房公積金等民生領域起步,不斷完善服務渠道,針對城鄉居民提供多樣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金融需求。城商行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持續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成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城商行植根地方,圍繞區域經濟建設重點、產業發展特點,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滿足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等重大政策推進帶來的融資需求,精準服務地方經濟重點領域、主導產業項目,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能。
同時,城商行結合資源稟賦和區域經濟特點,精耕細作金融“五篇大文章”中與自身定位和能力相契合的領域,推動金融資源聚集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科技金融方面,城商行積極支持科技創新,緊貼國家科技強國和產業轉型政策導向,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滿足科創企業融資需求;綠色金融方面,堅定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傾斜信貸資源支持綠色產業,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產品服務,積極參與碳交易市場建設;普惠金融方面,堅持深耕中小微企業、新市民金融服務,助力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養老金融方面,積極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創新服務模式,開發養老專屬產品,逐步形成以個人養老儲備金融為基礎、養老服務金融為延伸、養老產業金融為支撐特色鮮明的服務體系;數字金融方面,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持續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賦能銀行高質量發展。
《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委員會主任單位北京銀行牽頭,吉林、上海、江蘇、南京、蘇州、杭州、徽商、齊魯、鄭州、漢口、貴州、西安、大連、青島、上海華瑞銀行等委員會成員單位和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專家共同撰寫。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張小潔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