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封關日益臨近,海南的貿易規則正在加速重塑。在海南洋浦保稅港區,對一家糧油加工企業進行調研,這家企業今年的第一筆訂單,創下了從簽單到發貨僅用7天的紀錄。讓我們來看看封關讓海南自貿港如何更“通”暢。
在海南洋浦保稅港區的一家糧油加工企業,負責人剛從進博會帶回來自東盟的價值約1.5億美元的大單。外商愿意下大單,靠的是海南自貿港持續升級的“效率名片”。張慧清晰記得,企業今年在自貿港的第一筆食用油訂單,創下了從簽單到發貨僅用7天的紀錄,這比常規外貿出口流程大幅提速。
高效通關并不是一蹴而就,張慧回憶,企業剛落地時,最難的是系統流程不熟,卡殼就出不了貨。四年間,張慧和團隊與海關一起逐項驗證,提出了近20項優化建議,推動報關模式從“逐票申報”升級為“先出區、后申報”,單票貨物外銷時間縮短了近一周。隨著政策吸引力持續釋放,洋浦保稅港區落戶的食品企業,從最初十幾家增至數十家,一個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正在成形。全島封關在即,政策紅利進一步加碼。針對保稅港區進口大宗散貨較多的特點,海關正試點進口食品監管新模式,同一企業、同一批原料、同一條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只要需檢測一次,加快了產品的出區銷售。
張慧希望,未來的關稅政策能進一步擴圍,讓更多島內企業享受紅利,讓產業鏈在島內外雙向流動。
海南封關倒計時 離島免稅“新”提速
享受便利的不僅僅是企業,還有海南的居民。就在本月初,為了配合封關運作,新版的離島免稅政策開始實施。新的免稅貨物品類、新的購買方式都相繼面世。如今,新品類賣得怎樣?新政策能否讓免稅品“更好買”“更好提”?
海口一處大型免稅商城里,新一輪免稅品“上新”正悄然加速。銷售人員說,新納入免稅范圍的寵物玩具和便攜式樂器,從11月初新政落地到現在,不到兩周就被搶購一空。
熱度不只停留在“上新”。來自商家的統計顯示,11月1日至11日,這家免稅城的進店客流已破10萬人次,同比增長6%。除了新增免稅商品快速售罄外,香化、時尚品、進口酒類、電子產品依舊持續熱銷。隨著新政落地,海南居民的消費習慣也正悄然改變。海口市民王女士剛離島旅游歸來,回島第二天就前來購物。
根據新政,海南居民每年享有10萬元免稅額度,一年內有一次出島記錄,就可以實現免稅品不限次“即購即提”。但王女士也發現,“即購即提”僅限15類商品,并非全品類開放。在現場走訪發現,大多數消費者都認可新政策帶來的便利,但也希望品類更開放、限制更少。
海南藥械審批進入“快”車道
過去,不少患者需要出國求醫。讓國際新藥品和器械更“快”引入,是海南自貿港封關之后的另一大特點。如今,在海南博鰲樂城的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越來越多的全球新藥、新器械,已經能在家門口率先使用。越來越快的引進速度,讓更多患者看見生命希望。隨著海南封關運作進入倒計時,這個醫療特區還將怎樣在“快”字上做文章?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海南醫院,來自遼寧的代女士迎來了孩子治療的重要一步。她的孩子患有杜氏肌營養不良癥,得益于樂城的特許政策,他用上了亞洲第一個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癥的反寡義核苷酸療法藥物:維托拉生。
在樂城,從全球最小、可使用17年的心臟起搏器,到可支持系統升級的人工耳蝸,中國患者可以與全球前沿醫療科技實現同步,這背后是一條高效運轉的進口藥械審批“快車道”。樂城管理局的倪金星表示,新藥械從申請到首批落地,平均只需10個工作日。他的微信里加滿了罕見病病友群,每當有新藥獲得批準引進,他和團隊會第一時間發消息,確保患者盡快“搶到”治療機會。
截至目前,樂城已完成超過520種國際創新藥械的“中國首用”,累計惠及患者20多萬人次。同時,依托真實世界研究政策,已經有21個藥械產品通過樂城通道加快在中國上市,其中3個產品被納入了國家醫保目錄。
將對未來發展產生怎樣影響?
海南島自貿港封關在即,未來的發展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來聽專家的解讀。
經濟學家 曹遠征:封關運作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它構成自貿港建設基礎條件。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是個制度性開放,它分好幾步,2035年是基本建成,那么2050年是全面完善。海南將來自貿港發展,你會看到它變成門戶,全球的企業會在這里進行對接,然后是形成新的標準、新的規制,再完善整個產業鏈。它特別體現在會在中間品貿易中間有很大發展,尤其在亞太地區,它會成為一個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