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在市場行情回暖背景下,公募基金發行市場迎來顯著變化。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1月17日,按認購起始日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場共計發行公募基金1378只,這一數字遠超去年全年的1143只,并且創下近3年的新高,同時也終止了基金發行連續3年下滑的頹勢。今年以來發行新基平均認購天數為16.31天,與去年22.63天的平均認購天數相比,募集周期明顯大幅縮短,進一步驗證了基金發行市場的回暖。
具體來看,在新發基金中,權益基金無疑成為最耀眼的主角。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共計發行權益基金999只,其中包括762只股票型基金和23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占到總量的72.50%。
在2025年以來的基金發行市場中,股債蹺蹺板效應格外明顯,成為市場結構變化的一大關鍵特征。隨著權益市場的好轉,投資者風險偏好顯著提升,股票型基金的發行迎來了明顯的升溫。今年以來,發行股票型新基高達762只,占到總量 55.30%,遠超去年全年的475只。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債券型基金。今年以來,發行債券型新基250只,占到總量的18.14%,較去年全年的330只相比,發行數量明顯下降。并且,債券型基金近四年新基發行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算上今年,已經連續3年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基金發行浪潮中,指數化投資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數據顯示,在今年發行的1378只新基中,指數型基金的數量達到813只,占到總量的59%。從細分品類來看,在762只股票型基金中,指數型基金以736只的數量占據絕對主導,占比達96.59%;在250只債券型新基金中,也包含62只指數型債基,占比達24.80%;而在QDII基金領域,指數化更是成為主流選擇,18只QDII新基里有15只為指數型,占比飆升至83.33%。
對于今年基金發行回暖情形,排排網集團旗下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認為,基金發行回暖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首先,A股市場在今年整體呈現積極走勢,盈利增長預期穩步提升。隨著經濟逐步復蘇,各項政策陸續落地,企業盈利狀況持續改善,使投資者更加關注權益類資產的投資價值,并增強了對相關市場的配置意愿。
其次,為應對經濟壓力,多國央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在這一背景下,國際資金加速流入中國資本市場,大量增量資金也進一步助推了公募基金產品的發行熱潮。
此外,隨著市場情緒回暖以及政策利好的持續釋放,投資者信心顯著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一代投資者正日益成為市場中的重要力量,他們對新業態接受度高,對公募基金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不斷提升,更傾向于借助公募基金這一渠道參與資本市場,從而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