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人身險公司和財險公司經營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人身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以下簡稱“保費收入”)38434億元,同比增長10.2%,財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3712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人身險公司的壽險和投連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較高,財產險公司的健康險和意外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較高。
受訪專家表示,各險種保費收入的差異化增長,受市場需求與產品供給等因素影響。
壽險保費收入
同比增長12.7%
具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在人身險公司經營的各主要險種中,壽險保費收入為31708億元,占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的比例為82.5%,占比最高。從同比增速來看,人身險公司的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可視為投連險保費收入)為167億元,同比增長22.4%,為各主要險種中保費收入同比增速最高的險種,其次為壽險保費增速,同比增長12.7%。
在財產險公司經營的各主要險種中,車險保費收入為6836億元,占比為49.9%,占比最高。從同比增速來看,財產險公司的意外險和健康險各自實現保費收入456億元和20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和10.3%,為增速最高的兩個險種。
保險公司各主要險種保費增速整體延續了去年的趨勢。2024年,人身險公司的壽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5.4%,投連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9.6%,為增速最高的兩個險種。財產險公司的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6.6%,為增速最高的險種。
對此,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表示,各險種的差異化增長,其背后是市場需求與產品供給的精準匹配。人身險方面,壽險業務的穩健增長是拉動整體保費上行的核心動力,其高增速主要源于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具有保證收益屬性的增額終身壽等產品滿足了居民對長期、安全資產的核心訴求;而投連險增速最高,則反映了部分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在資本市場波動中尋求通過保險工具參與權益投資的意愿回升。財產險方面,健康險的高增長是近年來民眾健康意識覺醒和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必然結果,產品創新和“惠民保”等政策普及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意外險的表現則與國內社會流動性恢復、旅游及戶外活動熱潮直接相關,其保費增長直觀地反映了社會經濟活動的活躍程度。
“報行合一”
推進長期保費健康增長
近年來,保險公司各渠道“報行合一”(保險公司在向監管部門報送產品審批或備案材料中所使用的產品定價假設,必須與保險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的行為保持一致)政策持續深入推進,對險企短期和長期保費收入造成了深遠影響。
去年1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銀行代理渠道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銀保渠道落實“報行合一”的要求進行再次強調。今年10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非車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化保險費率管理,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產品,推動非車險產品的使用符合備案內容,意味著非車險業務的“報行合一”推進實施。
方正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許旖珊表示,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通知》,正式開啟非車險的“報行合一”,預計未來非車險費用率或將迎來持續壓降,保險公司財險業務承保利潤空間將進一步打開;同時,人身險業務方面,其價值率因產品結構調整以及“報行合一”預計持續改善,人身險業務價值未來有望在健康險持續創新背景下維持增長。
楊帆也表示,“報行合一”政策的深化,是引導行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其對保費增速的影響是短期承壓與長期利好的結合。短期內,該政策擠壓了過去通過虛列費用進行惡性競爭的空間,可能導致部分依賴費用驅動的產品銷售增速放緩。從長遠看,它將促使保險公司摒棄粗放的價格戰,轉向基于產品創新、服務提升和品牌建設的良性競爭,這有助于穩定行業經營成本,優化利潤結構,最終實現更健康、可持續的保費增長,實現降本增效,保護消費者權益。
(來源: 證券日報 楊笑寒)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