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汽車安全行駛,相關部門“放大招”!據報道,近日,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制修訂計劃,公安部組織完成了《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的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及限速要求:乘用車每次啟動后,應處于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少于5秒的默認狀態。

“乘用車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少于5秒”,這一規定不僅引發行業熱議,也引起了廣大車主的關注。曾幾何時,百公里加速性能是汽車品牌競相追逐的賣點,也是不少消費者心中車輛制造的硬核“見證”。但無數悲劇證明,一味追求“速度與激情”,難免導致交通事故發生,可謂害己害人。
如何汲取教訓,避免事故重演?堅持問題導向,實現源頭治理,方為正途。相關部門就此組織制定征求意見稿,初衷正在于此。為何以5秒為界?顯然,這是經過科學測算和反復論證的結果。以5秒為緩沖時間,可為駕駛者、行人乃至整個交通環境預留出寶貴的反應時間,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提出,純電動、插混載客汽車應具備踏板誤踩加速抑制功能;純電動汽車、插混汽車應具有能切斷動力電路的功能;純電動汽車、插混汽車應能監測動力電池工作狀態;對于車長大于或等于6米的純電動客車、插混客車,電池報警后5分鐘內電池箱外部不能起火爆炸……可以說,條條件件都著眼于“安全”二字,要求很明確、細節很精準、邊界很清晰。
如何看待征求意見稿?這是對機動車運行安全的重申和強化,也是一次系統性的糾偏。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既要看到征求意見稿所構建的種種要求,也要讀懂征求意見稿傳遞的安全理念,即生命至高無上,發展必須做到安全第一。
一定程度上說,征求意見稿所引發的廣泛討論,其意義已超越規定本身,更像是一場面向全社會的安全科普。無論是企業還是駕駛人,無論是行業組織還是監管部門,都要重新審視我們身處的交通環境,反思速度與安全、性能與責任的關系。在汽車行業深度發展的進程中,硬件標準的提升固然關鍵,但安全文化的培育、規則意識的滋養同樣不可或缺。此次征求意見稿引發的關注與思考,正是凝聚安全共識、提升公共安全意識的寶貴契機。
需要厘清的是,強調機動車運行安全,不是反對技術進步,更不是排斥汽車行業創新。應該看到,安全與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強調機動車運行安全,是為了推動汽車行業跑得更穩更遠。
在汽車產業奔赴電動化、智能化的征途中,人們樂見技術突破帶來的無限驚喜,更期盼安全與創新能夠雙翼齊飛。從這個角度看,“乘用車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少于5秒”等規定,與其說是一道限制,不如說是一種引導,指引整個行業在追求卓越性能的同時,不忘為何出發。守牢安全,敬畏規則,才是汽車產業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才是對生命至高無上的基本尊重。
來源:光明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