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就得買一梯一戶的,公攤面積隨便用,全是自己的!”據報道,近日,自媒體博主“小丁妹妹”分享的新家裝修vlog引發全網熱議。視頻中,她將家門外20多平方米的公攤電梯廳,改造成可觀影、休憩甚至吃火鍋的溫馨空間。不少網友直呼“太會利用”,但也有質疑聲直指“公攤私用是否合規”“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電梯廳、走廊、前室等空間,本質上是全體業主共同出資、共同使用的生活基礎設施。它們不僅關乎居住便利,更涉及消防安全、應急疏散等公共利益。該起事件中,博主改造的電梯廳可能屬于消防前室或疏散通道,是火災發生時的生命通道。一旦被家具、裝飾物堵塞,后果不堪設想。《消防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從這個意義上講,“一梯一戶”也不意味著可以“公攤私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違規成本較低,“公攤私用”并非孤例。一段時間以來,從消火栓成快遞柜,到圈占樓道堆放雜物,再到將公攤區域加裝鐵門“據為己有”,類似行為在一些小區屢見不鮮,且整改阻力較大。然而,若不下大力氣糾正這類行為,極易形成“破窗效應”,誘發更多人效仿,導致更多公共空間被蠶食。對此,制度層面應引起重視,著力破解取證難、協調難等問題,城管、消防、公安、物業等主體也應建立聯動機制,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維護全體業主的公平居住權益。
當然,公眾對“公攤私用”的復雜情緒,也折射出當前房地產制度的深層矛盾。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房地產買賣中,公攤面積計算不透明、標準模糊,一些購房者因得房率低而心有不滿,甚至動了“多占一點是一點”的心思。
在推進“好房子”建設的背景下,為了回應民意期待,湖南衡陽、河北張家口等地已試點包括“取消公攤”“優化計容規則”在內的各類舉措,推動市場透明化,提高新建商品房實際得房率。相信隨著改革的推進,公攤爭議將越來越少。
社區是所有居民共治共享的生活共同體。當個人舒適凌駕于公共安全之上,任何“創意”都失去了正當性基礎。若想提升生活品質,完全可以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空間優化,而非以犧牲他人權益為代價換取一己之便。唯有每位住戶都尊重規則、守住邊界,我們的居住環境才能更加安全、文明、和諧。
來源:工人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