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金柚飄香。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的南福金柚種植基地里,果實掛滿枝頭,豐收景象怡人。作為集生產示范、生態旅游于一體的廣東省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其年產值達5700萬元,成為當地富農增收的重要依托。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僅可以顯著改善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而且還可以持續激活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是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關鍵所在。

從梅州的金柚、高州的荔枝,到柞水的木耳、云州的黃花,這些特色農產品,已經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金字招牌”?!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我國幅員遼闊,從南海礁嶼到北國山麓,從東方沃野到西部高原,各地都有獨特的氣候、土壤、水源資源,蘊含著潛在的比較優勢。在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過程中,應立足獨有資源和環境,探索自身潛在優勢,“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在產品打造上找準“特”的定位,把鄉村各種特色資源轉變為可以為鄉村帶來持續價值增值的資產。
當然,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能只停留在對當地獨有資源和環境的開發利用上,而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主動深入市場、對接市場,精準分析市場需求,生產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特色產品。這表明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目的是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發展方式,并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最終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這決定了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必須以農民為主體,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在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過程中,要重點發展那些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鄉村特色產業,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實現就近就業、就地致富。在實踐中,一定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應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此外,還應注意資本下鄉可能侵占農民利益的問題。應設立必要的“防火墻”,防止“跑馬圈地”等現象發生,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基本權利放在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首位。
目前,各地積極探索和開發鄉村潛在優勢,在打造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激活了農業的多種功能和鄉村的多元價值,但也存在“內卷式”競爭問題。這不僅影響了特色產業形成“拳頭產品”、打造品牌聚合力,還影響了其發展成果的可持續性。
因此,一方面,要整合鄉村特色資源,消減對鄉村特色資源利用的副作用。另一方面,要突破單一村莊的發展局限,形成片區化、組團式的發展格局。要充分發揮“抱團發展”優勢,以區域相鄰、功能相近、產業相連、配套相通的若干村為基本單元,對片區內土地、產業、文化、生態等資源進行系統性整合和優化配置。通過“先富幫后富,區域共同富”的發展模式,將“一村之變”逐步發展為“一域之變”,不斷提高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水平。
來源:光明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