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一項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持續43天的美國史上最長政府“停擺”鬧劇終于落幕。不過,本輪政府“停擺”將對本已面臨諸多挑戰的美國經濟造成新的拖累,給市場留下的“創傷”還需要時間撫平。
創紀錄“停擺”持續影響經濟前景
據路透社報道,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言人朱莉·科扎克表示,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將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預計今年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將低于此前預測的1.9%。
科扎克在一場記者會上說,美國經濟過去幾年展現了韌性,但目前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國內需求疲軟,就業增長也在放緩。移民流入減少、關稅問題以及更廣泛的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共同抑制了美國的經濟活動。她說,由于政府“停擺”造成數據缺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美國經濟表現的評估能力受到影響。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此前估計,為期六周的“停擺”將給美國造成約1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預測,美國今年四季度GDP增速將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美國媒體指出,政府支出下降會導致美國生產水平下降,也會因此影響就業。部分人群因拿不到工資而削減消費,所以總體上會導致美國經濟下行。與此同時,“停擺”反映了美國兩黨的撕裂以及美國財政風險高懸。在美國政府債務高企的背景下,市場投資者對美國宏觀政策的信心持續下降,這不利于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
美國國會眾議院11月12日以222票對209票通過了臨時撥款法案,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日簽署使其生效,結束了這場長達43天的政府“停擺”。不過,該法案并未包括民主黨人要求的延長《平價醫療法案》保費補貼的核心訴求。
新加坡大華銀行11月13日發布的宏觀經濟報告稱,盡管美國政府的創紀錄“停擺”暫時結束,但由于臨時撥款法案僅維持至2026年1月30日,未來仍面臨再次“停擺”的重大風險。此次“停擺”不僅導致經濟活動復蘇滯后,還可能造成關鍵經濟數據(如10月就業和CPI報告)永久缺失,使政策制定者“兩眼一抹黑”。
基于此次“停擺”的影響,大華銀行將2025年美國GDP增長預測從1.7%下調至1.5%,并將2026年增長預測從1.5%上調至1.7%。報告警告,2026年預測面臨的主要風險是1月30日之后再次出現長期政府“停擺”,這可能對航空業等實體經濟部門造成危害。
瑞銀投資銀行近期發布的分析報告對美國經濟現狀尤其是勞動力市場表達了擔憂。瑞銀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平格爾指出,就業數據存在顯著疲軟,這可能給整體經濟復蘇帶來嚴重風險。
有分析指出,今年以來,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內的經濟學家,多次描述就業市場呈現“低招聘、低解雇”的特征。雇主在擴招方面保持謹慎,同時也不愿輕易裁員。但瑞銀認為,隨著企業經營壓力加劇,這種平衡或將打破。此外,美國密歇根大學報告稱,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50.3,顯示就業市場的前景憂慮蔓延。失業風險上升正削弱家庭對未來的預期,同時小企業主信心因通脹與勞動力市場動蕩而持續萎縮。
瑞銀警告,勞動力市場收縮可能沖擊消費支出與家庭信心。若招聘市場態勢未見改善,美國經濟可能面臨重大下行風險。隨著裁員加速與招聘停滯,勞動力市場前景趨于黯淡,這預示著整體經濟復蘇或將面臨嚴峻挑戰。
經濟民生“壞賬”難以挽回
政府“停擺”期間,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深陷對抗僵局,“停擺”影響不斷擴大,在經濟和民生等領域留下了難以挽回的“壞賬”損失。
本次政府“停擺”對航空系統帶來的沖擊尤為明顯。美國航空協會表示,自10月1日政府“停擺”以來,有超過500萬旅客受到航班延誤或取消的影響。而且“停擺”的影響可能將在未來數月乃至數年內繼續制約美國航空系統的發展。
“停擺”結束不能使一切立刻回歸常態。美國交通部長達菲此前表示,政府“停擺”結束后,空管員完全返回崗位仍需數日甚至一周時間,這意味著航空出行恢復正常還需要一些時間。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財政部官員加里·赫夫鮑爾表示,此次政府“停擺”對經濟的最大影響是航班取消,而這種情況顯然會持續到11月底的感恩節,這是一年中美國航空出行最繁忙的時期。
政府重新運作后,各項服務也不會立即恢復正常。工資遭到拖欠的大約140萬名聯邦雇員將陸續領到補發工資,但各機構補發工資的時間各有不同。針對4000多萬低收入人群的“補充營養援助計劃”此前暫時“斷糧”,政府“開門”后全額補助到位尚需時日。此外,環境許可、工作場所檢查等積壓工作也需時間清理。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說,美國各大國家公園將努力彌補因游客減少而造成的收入損失、美國納稅人因美國國家稅務局積壓工作量而將等待更久才能領取退稅……政府“停擺”的影響持續時間可能會遠超“關門”的43天。
“數據迷霧”困擾美聯儲決策
美國政府“停擺”結束后,積壓的經濟數據將陸續發布。盡管9月非農就業、三季度GDP等關鍵指標將公布,但10月CPI等核心數據因采集方式限制可能將永久缺失。這場“數據迷霧”正在困擾美聯儲12月的利率決策,部分經濟學家警告稱,若關鍵數據持續缺失,可能導致美聯儲內部出現激烈分歧。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43天政府“停擺”造成前所未有的數據空白,影響美聯儲對經濟狀況的判斷。有經濟學家表示,市場處于“非常黑暗和迷霧”的狀態,雖然迷霧正在消散,但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清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表示,數據缺失可能影響委員會決定。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美聯儲在12月9日至10日的議息會議前,能夠獲取9月就業、通脹、零售銷售及三季度GDP初值等完整數據,而關鍵在于10月和11月的就業報告能否及時發布。
有美國媒體表示,從歷史情況看,美國政府“停擺”結束后,經濟數據的恢復發布并無固定時間表,且不同數據的恢復速度存在差異。當前,數據真空使美聯儲在12月議息會議前陷入“盲飛”狀態,令政策不確定性激增。同時,這也可能加劇市場對美聯儲政策的猜測,導致金融資產價格異常波動。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秦天弘)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