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份以來,經營貸市場競爭激烈,新一輪利率“價格戰”正式打響。多家銀行相繼下調經營貸利率,部分產品年化利率低至2%到3%區間。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表示,當前經營貸利率下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一,宏觀調控政策持續發力,明確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為利率下行提供政策支撐;其二,微觀經濟主體經營壓力仍存,有效信貸需求相對不足,市場供需格局推動利率下探;其三,商業銀行為完成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等經營指標,在激烈競爭中選擇通過利率讓利,爭搶風險可控的優質客群。
部分產品利率低至2.2%
經營貸是銀行面向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發放的專項貸款,用于支持企業日常經營周轉或業務發展。隨著市場競爭持續升溫,經營貸已成為銀行爭奪的焦點賽道,利率不斷下探,部分產品年化利率低至2.2%。
從珠海華潤銀行深圳地區工作人員處獲悉,該行經營貸產品1年期年化利率低至2.2%,3年期年化利率為2.35%,最高貸款額度可達2000萬元,授信期限最長30年,支持每年或每3年續貸、到期歸還本金的模式,其中1年期產品還可享受“無還本續貸”服務。申請該產品需滿足兩大核心條件:名下持有成立滿1年以上的公司,且在深圳擁有可抵押房產。
11月12日,江蘇銀行上海分行發布公告稱,針對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推出專屬經營貸產品,最高額度2000萬元,年化利率2.8%起(按單利計算)。國有大行與股份制銀行同樣積極入局利率競爭,招商銀行個人抵押經營貸年化利率低至2.4%,最高額度可達3000萬元;多家國有大行信貸經理透露,目前個人抵押經營貸利率普遍穩定在2.5%左右。
銀行應嚴守風控底線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表示,經營貸利率“價格戰”的核心驅動因素可歸結為兩點:一是在信貸需求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部分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選擇以低利率吸引目標客群;二是政策層面持續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切實助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高政揚強調,這一利率下行趨勢雖能為符合要求的優質小微企業減輕融資壓力,但銀行必須嚴守風控底線——不可因追求業務規模而放松審核標準,避免資金流入低資質企業引發風險。從市場影響來看,利率“價格戰”將進一步加劇銀行間競爭,壓縮行業整體凈息差空間,尤其中小銀行受負債端成本剛性約束,這一經營壓力會更為突出。
高政揚表示,未來經營貸利率大概率將維持“低位企穩、小幅波動”的態勢,持續下行空間有限,短期內反彈概率也較低。具體來看,一方面貨幣政策預計保持寬松基調,仍會推動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已明顯收窄;另一方面,隨著銀行凈息差逐步企穩,疊加負債成本管控成效初顯,將為利率維持低位運行提供支撐,但需警惕過度超低利率帶來的盈利承壓與套利風險,后續更可能呈現低位震蕩格局。
針對經營貸業務的優化發展方向,楊海平表示,商業銀行應立足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依托生產場景數字化轉型,聯動商圈、電商平臺等生態資源,以批量授信模式搭配智能化風控體系,重構經營貸業務發展邏輯,提升服務效率與風險管控水平。
高政揚補充表示,一是精準實施客戶分層,通過精細化、動態化的信用評估與風險定價,實現貸款利率與企業真實風險匹配,對優質客戶給予差異化利率優惠,而非“一刀切”式壓價,避免過度下沉至低資質客群;二是強化智能風控能力,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深度分析企業現金流、供應鏈關系等核心指標,有效識別風險、降低信息不對稱;三是持續完善貸后管理與監控體系,嚴格審查貸款用途,動態跟蹤企業經營狀況,及早識別潛在違約風險,建立健全風險緩沖機制;四是加強合規管理,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篩查異常交易模式,確保在讓利實體的同時守住風險底線;五是豐富產品形態,可推出利率階梯、服務增值組合等產品,通過配套金融服務提升綜合收益。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彭妍)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