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木期貨和期權分別于2024年11月18日和19日在大商所上市。上市一年來,原木期貨和期權市場運行穩健,功能逐步發揮,產業客戶積極參與,在服務企業管理價格風險、促進現貨貿易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場運行平穩有序
作為重要的林業資源之一,原木在相關產業中占據著關鍵地位,現貨產業的風險管理和定價需求為原木期貨和期權的穩起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年來,原木期貨和期權成交持倉規模穩步增長,其中原木期貨累計掛牌8個合約,原木期權累計掛牌164個合約,二者合計成交約787萬手,成交金額約4640億元,日均成交約3.24萬手,日均持倉約5.34萬手。其中,LG2507和LG2509合約已到期,共計完成交割1412手,折合原木現貨約12.71萬立方米,對應總貨值約1.04億元。這兩個合約在完整的生命周期內交易、結算、交割均順利進行,意味著原木期貨各方面規則制度和流程設計得到了全面檢驗。
從價格走勢來看,原木期貨與現貨均呈現先漲后跌的態勢。今年以來,原木期貨主力合約下跌7.5%,CFR報價跌約8.3%,輻射松4米中A現貨均價跌5.3%,期現價格聯動性逐漸增強,原木期貨價格發現功能日益顯現。
談及原木期貨上市一年來的運行情況,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高級研究員陳家誼表示,原木期貨價格較好地反映了市場供需基本面的變化。上市初期,由于適逢傳統消費淡季,且現貨市場下游需求疲軟,期貨價格理性回落,與山東、江蘇等基準地現貨價格保持了高度聯動。進入2025年后,期貨價格對宏觀預期、進口到港量、港口庫存變化及季節性因素均能作出較為靈敏的反應。例如,在今年“金三銀四”需求不及預期后,期貨價格的拐點早于現貨價格出現,為產業預判現貨價格走勢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陳家誼看來,這一年基差走勢愈發明確,期貨各合約的價差結構也基本符合市場規律。“由于我國原木現貨市場南北地區檢尺標準不盡相同,上市初期存在‘期現檢尺差異’的問題。之后隨著多筆期轉現交易的開展,市場各方逐步關注到這一差異,加之對原木期貨合約以及交割規則的理解不斷深化,漸漸意識到現貨檢尺不規范帶來的弊端,原木產業龍頭逐漸推出期貨所采用的國標尺報價并產生實際成交,市場對原木基差漸趨明確。”陳家誼表示,原木期貨各合約的價差結構也基本符合現貨市場的季節性規律,例如9月合約作為傳統旺季合約,其價格通常較7月等淡季合約呈現升水,這也反映了市場對下半年需求回暖的理性預期。此外,在合約臨近交割時,市場會圍繞交割邏輯運行。盤面價格受到嵐山、新民洲等主流交割港口最低倉單成本的支撐,表明估值體系較為合理。
在此期間,大商所聚焦產業所需,開展了一系列品種維護和市場培育工作。一是適時增設交割庫,形成了分布在6個省市的19家期貨交割庫的網絡化布局,更好滿足產業交割需求;二是與行業協會及產業企業共同推廣國標檢尺,推動智能檢驗標準發布實施,為原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了“標準錨”,并將檢尺效率較傳統人工檢驗提升5倍以上;三是持續開展各類產業培育活動,幫助更多企業進一步熟悉原木期貨和期權,并將其拿穩用好。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全部進口龍頭企業在內的400余家產業企業參與了原木期貨和期權的交易。
為產業提供風險管理利器
采銷周期中的價格波動風險是原木產業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尤其在近年來市場不景氣、行業整體效益不佳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貿易和加工企業開始利用原木期貨和期權來應對市場波動、穩定成本利潤。
浙江物產森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物產森華)是一家專業從事木材貿易的企業,因為規模巨大,最近幾年又恰逢以單邊下跌行情為主,一直苦于缺乏對沖工具。據物產森華副總經理章蕊群介紹,由于長期從國外長協購買原木在中國市場銷售,公司在原木期貨上市后就結合現貨和船貨頭寸,在期貨合約上進行賣出套保,進行總頭寸的風險管控。“例如首個合約LG2507價格今年春節后一度沖到900元/立方米,當時我們庫存較大,且2月現貨市場先熱后冷,因此看跌后市并持續賣出套保,平均成本在870元/立方米左右。到了4月初,我們根據當時外盤報價創出新低、現貨萎靡不振的情況,又在830元/立方米左右位置繼續賣出套保。最終,到了5月底6月初這段時間,盤面價格跌到770~750元/立方米且已貼水現貨,并且我們的現貨頭寸也在不斷減少,因此平倉了三分之二的頭寸。”章蕊群表示,在上半年這段行情中,正是通過套保操作,物產森華在期貨端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大大彌補了現貨端的虧損。
日照市冠通木業有限公司(下稱冠通木業)是一家原木加工企業,有著豐富的下游客戶,訂單也比較穩定。該公司副總經理陳強表示,行業傳統采購模式主要是外單進口和碼頭現貨采購兩種。其中,外單采購壁壘高、周期長,碼頭現貨采購價格波動快、單次采購量受限。傳統貿易行業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一旦基本面改善向好,原木加工廠往往被動承受搶貨帶來的成本增加,甚至面臨“無米下鍋”的困境。通過在原木期貨盤面買入套保,企業不僅對沖了成本上漲風險,還拓寬了采購渠道。“例如今年6月中旬,我們分析原木期現貨價格在750元/立方米附近已到達低位,結合對7月、8月原料需求的測算,我們通過盤面陸續開倉60手LG2507合約多單,并最終參與交割,接到的約5400立方米貨物已全部運往工廠加工。”在陳強看來,買入套保與交割接貨相結合,能幫助企業提前完成原料采購,并降低采購成本和未來訂單成本,為傳統加工企業規模化發展保駕護航。
此外,還有企業已經在貿易環節嘗試開展基于原木期貨的期現業務。據浙江浙期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浙期實業)期現業務固化部部門經理蔡英東介紹,在服務下游客戶的過程中,浙期實業創新采用“期貨保值讓利+現貨一口價”的銷售策略,即在期貨盤面下行時平倉相應空頭頭寸,并以低于市場均價的價格向客戶報價。該模式不僅使自身銷售收入穩定,還使下游客戶以低于市場價5元/立方米的價格完成采購,進而有效地提升了客戶在終端市場的競爭力,雙方共享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紅利。“當前,原木產業的貿易模式仍待升級,在期貨、期權工具的應用方面尚處藍海。作為期現結合的堅定實踐者與積極推動者,我們期待與產業鏈各方攜手,共同提升中國木材行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與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一個更加健康、穩定的產業生態。”蔡英東說。
對原木期權的使用,也在行業內逐漸鋪開。自原木期權上市以來,江蘇耀華物流有限公司(下稱江蘇耀華)從最簡單的香草期權開始,逐步嘗試蝶式、固收、熔斷等多種期權策略及組合,近期已經可以根據自身庫存情況和對行情的研判,靈活設計需要的期權策略。“在這一年中,我們通過學習和實踐,對原木期貨和期權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從中受益匪淺。”據江蘇耀華副總經理王剛介紹,在LG2507合約交割前,針對主力合約依然為近月合約的情況,江蘇耀華選擇了更多配置場內期權的方式來應對市場波動,通過適當買入一定量的虛值期權,有效對沖了價格大幅波動風險。此外,在今年多數時間行情低迷的背景下,江蘇耀華還適時通過賣權賺取時間價值,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貨貿易的虧損。
據悉,江蘇耀華還是首批嘗試開展期轉現業務和協議交收業務的企業。在王剛看來,大商所推出的這些業務模式更加靈活,可以讓原木期現交易的費用更低、效率更高,實現了買賣雙方的雙贏。“原木期貨和期權的上市,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金融工具組合和策略,為傳統貿易企業控制風險敞口、實現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助力。”他說。
為林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長期以來,原木現貨貿易環節中價格和質量標準模糊等問題一直存在,但這一情況隨著原木期貨的上市運行逐漸發生改變。
價格方面,章蕊群表示,此前,原木現貨市場中的價格、庫存、在途貨物等信息的披露渠道較為分散,信息本身也較為籠統。原木期貨上市后,不僅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匯集全市場信息的價格參考,還促進更多專業研究機構對市場信息進行精準、全面、及時的跟蹤和披露,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透明度。“此外,我們也注意到,原先往往是國內現貨下跌兩個月以上才能影響外盤調價,目前看來,國外出口商大部分會根據國內期貨盤面最近15~30天的走勢來調整報價,原木期貨的價格影響力日益顯現。”章蕊群說。
驗貨標準方面,原木現貨貿易長期呈現分散、非標的特點,原木期貨的上市給現貨貿易流動帶來了改觀。江蘇蘇豪中錦鴻協公司總經理張若凡介紹,依托期貨交割質量標準清晰、客觀、可量化、可檢驗的特點,在這一年中能明顯感受到標品貨物具備更高的流動性,不少貿易商不得不將自己的貨物向期貨標準靠攏,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提升質量控制和標準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原木期貨的上市起到了推廣國標檢尺的效果,這相當于“統一了原木行業的度量衡”,使得全國從各地獨立的度量模式逐步轉向全市場統一的度量模式,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區間原木貿易的非必要摩擦。此外,期貨交割過程中的挑戰式檢驗和機器檢尺也頗有借鑒價值,能夠有效降低交割誤差,避免以往僅憑主觀經驗判斷質量的問題,更好保障買賣雙方權益。
原木期貨還為我國林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據陳家誼介紹,現階段我國國產木材市場存在透明度較低、信息不對稱、定價機制模糊等問題,且多采取“打包銷售”的模式,并不細致劃分徑級等規格,價格的真實性和公允性難以得到保障。原木期貨上市以來,西南地區部分國儲林建設企業以及林農已經開始嘗試參考交割標準進行口徑、材長上的分級和報價;有的資訊機構開始搭建國產材數據庫,逐漸覆蓋西南地區國產原木的庫存、出貨量、運費等數據,有效推動了國產原木市場的規范化、透明化進程。“在交易所和當地期貨公司的引導下,西南地區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學習和嘗試運用原木期貨這一工具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并逐步實現對國產材的公允定價,釋放和提升國儲林木材的經濟價值。”她說。
在國際木材貿易中,類似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一年來,已有多家國外木材出口商主動聯系我國進口企業,希望更多了解原木期貨的相關信息和情況。首筆根據“期貨價格+基差”定價的原木進口貿易已于今年4月完成,還有更多國外原木出口商正在積極考慮采用“期貨價格+基差”的報價方式,或者嘗試開發新的產品線,每月單獨拿出一批符合原木期貨交割質量標準的貨物與中國客戶開展基差貿易。
圍繞提升原木期貨和期權品種運行質量及功能發揮水平、更好服務木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一是將持續關注現貨市場變化情況,結合產業需求,優化區域升貼水以及交割質量標準及升貼水設置。二是根據交割量及現貨市場規模,合理優化交割倉庫布局,促進期貨功能更有效發揮,更好服務產業需求。三是繼續開展質檢機構培訓工作,提高交割質檢水平及效率。四是持續推進期貨標準在國際木材貿易中的輸出和使用,并根據品種運行情況,適時引入境外交易者,進一步提升原木期貨品種的國際價格影響力。五是以龍頭企業為切入點,持之以恒做好市場培育工作,引導和服務產業鏈上中下游主體更好運用期貨和期權工具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姚宜兵)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