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硅作為現代制造業體系的重要基礎原料,其市場運行機制與價格形成邏輯正經歷深刻演變。在這一背景下,金融衍生工具的價值逐漸凸顯。它不僅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規范化的價格信號,更重要的是構建了完善的風險緩沖機制。通過應用金融衍生工具,企業能夠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經營穩定性,有效規避價格頻繁波動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工業硅下游磨粉企業通常采用兩種采銷模式,分別為先接單后采購和先采購后接單。
工業硅價格處于上漲通道時,先接單后采購模式往往會壓縮企業生產利潤,甚至造成訂單虧損。這時企業需要在期貨市場鎖定采購價格,進而鎖定生產利潤。工業硅價格處于下跌通道時,企業根據在手訂單向期現商采購即可,在此過程中僅承受基差波動風險,這時若搭配期權使用,則可以進一步優化采購成本。
期權是一種權利型金融衍生工具,期權買方支付少量權利金后,獲得到期日以執行價買賣期貨合約的權利;期權賣方收取權利金后,需要承擔相應義務。企業參與期權交易的目的是管理風險或優化成本/利潤。相對期貨來說,使用期權工具可以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獲得額外收益。賣出看跌期權的邏輯是通過承擔“被動買入期貨合約”的義務,換取確定的權利金收入,進而降低采購成本。無論期權是否行權,期權賣方收取的權利金都能直接降低采購成本。如果被行權,那么企業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標的,為后續生產或銷售留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以下通過場景假設案例,模擬企業運用工業硅期貨及期權工具進行套保的效果。
2025年8月,因多晶硅企業超預期復產和工業硅頭部大廠6月末開始主動減產,工業硅市場供需格局階段性好轉,加之光伏行業政策預期備受關注,工業硅價格繼續向下調整的空間不大,無望回到前低。工業硅下游磨粉企業為降低原料采購成本,選擇使用期權工具。8月14日,企業運用場內期權工具,賣出SI2510-P-8000,成交1000噸,開倉權利金為125元/噸,計劃持有到期。
最終,企業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表為工業硅磨粉企業的期權操作損益(單位:元/噸)
當前,工業硅磨粉企業深陷盈利空間持續收窄的困境:上游原料價格受供需格局、產業政策等多重變量的影響,呈現劇烈波動態勢,而中游加工環節因技術門檻偏低、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既難向下游有效傳導成本壓力,又喪失了議價主動權。再加上庫存減值侵蝕利潤、資金占用拖累周轉的雙重壓力,企業盈利空間被擠壓至微薄區間。在此背景下,善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成為突破經營困局的關鍵。其中,期貨套保能夠精準鎖定原料采購成本與成品銷售價格,有效對沖價格波動風險;期權則可以通過支付有限權利金,在覆蓋價格下行風險的同時,保留價格上行的收益空間,最終實現成本結構優化、資金使用效率提升的目的,從而切實緩解利潤承壓現狀,保障企業穩健運營。
需要注意,企業在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時,需要深度錨定自身經營場景與風險敞口,以審慎合規為原則構建策略體系,并在具備專業資質的金融機構指導下開展業務,為企業穩健運營與可持續發展筑牢風險防線。展望未來,金融衍生工具在工業硅行業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有望成為驅動企業優化風險管理體系、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核心支撐,助力行業在全球能源低碳轉型的時代浪潮中搶占發展先機。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安冉)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