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貿區合作升級正開辟著區域合作的新空間,其中數字經濟、綠色貿易等成為重點領域。為搶抓區域合作機遇,近期,廣西、云南、海南、福建等與東盟經貿關系密切的省份接連部署,從加快規則制度對接到升級物流通道,再到優化產業布局等,多維度發力,加強與東盟市場的對接。
10月28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正式簽署,這被看作是雙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3.0版升級,有力推動區域數字科技賦能、綠色產業合作、產業鏈供應鏈互聯互通和標準規制對接,促進區域內大市場和產業鏈供應鏈加快融合發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最近的發布會上介紹,許多地方和企業已經行動起來,積極研究議定書新規則,為議定書生效后搶抓新機遇做好準備。
作為中國與東盟合作“橋頭堡”的廣西,在議定書簽署當日即啟動了“擁抱自貿3.0”系列活動,并揭牌成立中國—東盟自貿區3.0桂企出海服務站,旨在為企業提供政策解讀、市場拓展等綜合服務。同日,廣西南寧舉辦了“面向東盟的規則對接與貿易促進合作交流會”,通過政策解讀、成果發布、實踐分享三大核心環節,助力企業適配東盟合規要求,推動區域標準與自貿規則高效銜接。
福建與中國—東盟中心聯合主辦的“2025中國—東盟周”正在福州舉辦,探討從特色農產品到優質制造業的深度合作,搭建政策對話、務實合作與民心相交平臺。
此前,云南、海南等地也結合自身定位,針對深挖中國與東盟區域合作機遇展開部署。其中,云南表示,將全面加快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持續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硬聯通”;海南正在為全島封關運作做準備,努力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提出將進一步推動同越南等東盟國家在經貿領域深化合作。
各地政府積極布局,看到的正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廣闊市場以及合作升級蘊含的巨大商機。
從發展歷程看,中國已連續16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東盟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雙方貿易額達9823億美元,比2002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之初增長了17倍。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6.18萬億元,增長9.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6.6%。
議定書的簽署標志著中國與東盟自貿合作的進一步拓展升級。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表示,雙方一方面將共同促進數字、綠色等新興產業發展,釋放更大潛力,另一方面將加強標準、規制對接,促進基礎設施和供應鏈互聯互通。
中國社科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表示,此次升級的關鍵變化在于,合作重心正從傳統的關稅減讓,轉向以規則、規制、標準為核心的“制度型開放”。3.0版最大的亮點,正是聚焦于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通過推動規則與標準的銜接,實現更高水平的“軟聯通”。
這些變化精準契合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升級需求。比如,近年來,數字經濟為雙方經貿合作開辟了新空間,其中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不斷突破傳統貿易限制,推動雙邊貿易規模持續攀升。同時,數字金融、數字物流等新興業態已深度融入產業鏈各環節。
3.0版升級議定書更加注重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支持,通過促進電商應用、支持數字化轉型和完善融資服務等舉措,助力企業更好地融入區域價值鏈。
在政策紅利加速釋放的背景下,中國—東盟自貿區合作升級正在為企業開啟新的發展空間。
在廣西中越邊境崇左市的中國·東盟(浦寨)小商品采購中心,廣西格洛貝斯跨境貿易電商公司越南電商主播趙妮妮通過TikTok Shop向越南消費者推介中國商品。“TikTok在越南很流行,年輕人特別喜歡購買中國商品。”趙妮妮表示,她銷售的景德鎮陶瓷和智能廚房小家電深受越南消費者歡迎。
該公司負責人邵志剛說:“我們重點開發的越南市場表現強勁,流量高峰時日均訂單可達數百單。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簽署,將為跨境電商發展帶來極大利好。”
展望未來,業界專家指出,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正從以關稅減讓為核心的傳統模式,全面轉向以規則、標準對接為特征的“制度型開放”,在推動數字貿易、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深度融合的同時,也為廣大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順暢地融入區域價值鏈創造有利條件。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區域合作將創造更大的發展機遇。
來源:經濟參考報 王文博 黃耀滕 朱麗莉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