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當城市還在沉睡,臺州椒江的一間廚房卻燈火通明。“糕尖胚”傳承人周阿婆正在揉面、蒸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灶臺前忙碌的還有一群特殊的幫手——浙江稠州商業銀行(以下簡稱“稠州銀行”)的黨員志愿者,他們正與周阿婆一起篩粉、調漿、鋪盤……指尖翻飛間,該行《小C探店》的拍攝團隊正用鏡頭記錄這份匠心,鏡頭下不只是美食制作,更是一場金融服務的“破圈”實驗。
舌尖上的金融
百年歷史的椒江界牌早市在清晨四點半準時開市,熱騰騰的“糕尖胚”剛擺上攤位就排起長隊,食客們循香而來,周阿婆手腳麻利地打包稱重,探店團隊用鏡頭定格這份蒸騰的煙火氣,將臺州獨有的早市繁華通過該行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傳播出去,讓這道傳統美食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以前靠我一個人守著攤位,知道這糕點的人少,現在經稠州銀行幫忙宣傳,生意火到忙不過來,還有外地客人專門來打卡呢!”周阿婆望著絡繹不絕的食客,臉上寫滿欣慰。“糕尖胚”這款承載著老臺州人味覺記憶的傳統美食,以優質糯米粉為主料,拌入清甜紅糖手工揉制,不僅是節慶喜事的必備美味,也是臺州糯嘰嘰飲食文化的鮮活載體,如今更成為年輕人爭相打卡的網紅單品。
同樣受益的還有臺州易家裝飾,在企業展廳里,《小C探店》欄目用鏡頭記錄下企業的匠心工藝。“原來就知道銀行能存錢貸款,沒想到還能幫我們做宣傳!”易家裝飾負責人驚喜地表示。在新媒體時代,稠州銀行的金融服務已不再局限于資金支持,而是延伸至品牌建設、流量賦能等全新領域,通過“金融+文化+流量”三重賦能,不僅為商戶引流增收注入強勁動力,更以影像為媒,助力地方特色產品和文化傳播。
“小C”的華麗變身
吉祥物“小C”是稠州銀行獨一無二的品牌標識,在“小C”的帶領下,探店欄目以獨特的視角深入市井煙火,用鏡頭記錄小微企業成長故事,讓金融服務走出銀行網點,以更溫暖生動、更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尋常百姓家,不僅為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還幫助他們破解流量焦慮。通過“金融支持+免費探店+新媒體推廣”的創新模式,實現了從傳統金融服務到“伙伴式”價值共創的跨越。《小C探店》已累計制作40多期節目,覆蓋美食、文創、農業等多個領域,形成了穩定的內容產出與受眾期待,構建了“金融-商戶-消費者”的良性互動生態。在紹興,鏡頭記錄黃酒的古法釀造;在金華,展示火腿的傳統工藝;在福州,推薦非遺三條簪......每一期節目都是一次金融與產業和文化的創新融合。
作為這場創新實踐的主角,“小C”形象早已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銀行代言人,這個憨態可掬的IP形象正在完成從傳統金融專家到反詐先鋒、探店達人、直播主播、非遺推手……的華麗變身。除了探店欄目,該行還打造了多元化的內容矩陣:《共富山海行》將山區26縣與二十四節氣文化深度融合,展現鄉村振興成果;《探非遺文化》微紀錄片展現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千年匠心》展現歷史經典產業的新生;《歪果仁in浙江》通過記錄國際友人在浙江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展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包容政策和浙江省打造“重要窗口”的實踐成果……這些優質內容已獲得400多萬次的觀看量,為無數企業、商戶、農戶引流賦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C”還化身公益主播,帶領團隊走進田間地頭,通過公益直播、惠農產品銷售等方式,為各地農產品出村進城打開銷路。浦江的葡萄、湖州的白茶、云南的鮮花、麗水的香菇……100多場公益直播,數百萬的銷售額見證了該行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戶的真心和用心。
背后的紅色“引擎”
這場“破圈”實驗的背后,是稠州銀行“黨建+金融+文化”的深度融合。該行打造了一支既懂金融又懂新媒體的黨員志愿者隊伍,由黨員志愿者帶頭,通過探店、探廠、訪談、直播等模式,運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讓金融服務從“資金支持”升級為“流量賦能”,助力小微企業、商戶、農戶在新媒體時代破圈成長。
本次探店活動走進臺州,便是該行積極落實臺州市金融行業黨委打造“和合·鑫心向融”金融黨建品牌的生動實踐。“在新媒體時代,金融服務不僅要解決資金問題,更要幫助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稠州銀行臺州分行行長吳嫻表示,通過黨建引領與數字化轉型的雙輪驅動,為地方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
來源:金融時報 張冰潔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