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證券公司及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產品存量規模為5.73萬億元,占全市場近半壁江山。
從投資類型看,固收類產品仍是“壓艙石”,而權益類與混合類產品規模也呈現環比增長,顯示出市場多元化配置趨勢。與此同時,行業正加速向主動管理轉型,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不過當前業務轉型進入深水區,私募資管發展仍面臨公募化、尋求差異布局等挑戰。
券商私募資管存續產品規模達5.73億元,保持領先地位
據中基協數據,2025年9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數量和設立規模均實現同比增長。從機構類型看,9月備案的私募資管產品中,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產品占比最高,其次是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子公司。
其中,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在9月共備案1537只私募資管產品,設立規模為476.75億元,規模占比為57.34%;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備案23只產品,設立規模為13.04億元,占比為1.57%。
從存量來看,截至9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規模合計12.46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企業年金),較上月底增加1210.08億元,環比減少0.96%。
其中,證券公司及子公司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截至9月末,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存續私募資管產品規模為5.73萬億元,占整個市場規模的比重為46.02%。
數據還顯示,截至2025年9月底,整體看,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產品規模597.34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209.67億元。從各家規模占比變化看,行業格局非常穩定,7家券商及資管子公司的存續私募資管規模在2000億元以上,26家在500億元~2000億元之間。
固收類產品穩居C位,混合類和權益類小幅增加
從投資類型看,固收類產品仍舊是券商私募資管的主力。Wind顯示,截至9月末,券商固收類資管產品存續規模為4.68萬億元,占整個券商資管產品規模的82%。
而固收類產品也正是整個行業的“頂梁柱”。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占據四類產品最大比例,按規模計,固收類產品占比超七成。9月新備案的私募資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設立規模最大。
不過也應該看到,受市場行情影響,權益類和混合類也較受青睞。全行業存續產品中,權益類產品規模位居第二;9月新備案產品中,混合類產品數量最多。
券商私募資管9月新增產品中,權益類、混合類的產品規模也出現環比增長。9月份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新增的476.75億元產品中,權益類占比4.4%,混合類占比34.86%。而8月份,權益類占比為3.1%,混合類占比為30.82%。
企穩回升勢頭明確,業務轉型進入攻堅期
總體來看,受資管新規影響而壓降規模數年后,券商私募資管企穩回升勢頭較為明確。相比2025年年初(即截至2024年年末)的5.47萬億元,截至9月末,證券公司及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存續產品規模增加了2687.33億元。
產品備案方面,2025年僅1月份新增產品有降溫,但自2月以來,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備案的私募資管產品都有增長,尤其是6、7、8、9月四個月。
此外,數據變化還顯示,券商私募資管正在持續向主動管理轉型。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規模持續壓降,與此同時,以主動管理為核心的集合資管計劃規模波動式上升。截至9月末,券商集合資管計劃規模占比達55.73%。
不過,從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報來看,券商資管業務營收分化較為明顯,在42家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券商中,僅有三成實現正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受到市場波動和行業管理費用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
當前行業公募牌照發放進展緩慢,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還任重道遠。興業證券呂爽團隊發布的券商資管專題研究指出,公募基金業務以及專項資產管理業務等新的行業轉型方向發展節奏較慢,尋找規模擴張及業務轉型的突破口仍是2024年券商資管行業面臨的難題。券商資管行業深化業務轉型進入攻堅期。
展望未來,呂爽團隊認為,券商資管積極爭取公募基金業務牌照,等待牌照窗口期開放。已獲取公募基金業務資質的機構拓展差異化產品布局和業務領域,增強自身投研能力和科技賦能,強調對集團整體協同的貢獻。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