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中非伙伴大會上,由中國經濟信息社上海總部編寫的《共繪現代化新圖景——中非經貿合作的湖南實踐與探索》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系統梳理中非經貿合作成果,重點展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成效,其中一系列“首創”“首試”“首展”舉措,為深化南南合作提供了重要實踐樣本。

作為中非合作“九項工程”和“十大伙伴行動”的重要舉措,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穩步推進。湖南作為先行區重要承載地,對非合作活躍。據長沙海關統計,2025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對非洲進出口445.2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出口212.1億元,增長8.3%;進口233.1億元,增長31.7%。
報告顯示,先行區在機制創新、試點探索、模式突破、品牌賦能、產業聯動、人才培育、平臺打造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首創”方面,湖南在全國率先推出“非洲輸華食品準入預評估制度”,并獲海關總署備案,以此為基礎,制定專項方案,推動肯尼亞水產品、盧旺達干辣椒等多類非洲農食產品獲得輸華準入。
在“首試”方面,湖南率先啟動對非新型易貨貿易試點,推出專項保險產品。截至10月底,全省對非新型易貨貿易累計完成金額2.04億元,總量居全國第一。同時,創新“海外倉+FTN賬戶+本幣結算”模式,完成對尼日利亞貿易結算3500萬美元。
在“首展”方面,“非洲好物”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助力非洲產品拓展中國市場。目前已有120余款非洲品牌產品進入中國商場。今年4月舉辦的“非洲好物”網購季集中展示200余款產品,非洲主題線下體驗館“酋長碼頭”正式落戶長沙。
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一系列努力,與中國的擴大開放政策形成了共振效應。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非洲企業參展數量同比增長80%。從馬里乳木果護膚系列、加納可可到馬達加斯加香草莢,“非洲好物”項目組織13家企業、攜140余款非洲特色商品集體參展,在進博會現場刮起了一股熱烈的“非洲風”。
報告指出,中國已連續16年保持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對非投資和工程承包持續增長,為非洲社會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在全球格局深刻變革背景下,中非加強經貿合作對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建議雙方完善長效合作機制,深化產能合作,創新金融服務,強化數智賦能,充分利用好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等政策、區位優勢,進一步提升雙方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據悉,“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中非伙伴大會13日至14日在約翰內斯堡舉行。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來自中國和41個非洲國家的160余家主流媒體、智庫、政府部門等機構和非盟的200余名代表圍繞“全球治理變革中的中非擔當”“全球南方振興中的中非行動”和“全球文明共生中的中非交融”三個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同時,與會嘉賓還參加了“湘約非洲”文化對接交流會等活動。
與會嘉賓表示,期待將會議期間達成的共識轉化為合作成果,在清潔能源轉型、產業互聯互通、人才與技術培養、內容共建與聯合傳播等方面加強協作,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貢獻“南方智慧”。
(來源:新華財經)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