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雪場“開板”,冰雪旅游的熱潮隨之涌動。這個新雪季里,一個新趨勢更加凸顯:冰雪旅游的競爭,正從單純的自然資源比拼,轉向設施、業態與服務等的多維較量。

隨著冰雪經濟的發展,曾經的“看雪”“玩雪”模式已難以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北方的傳統冰雪旅游勝地也亟需轉型升級,尋找新的增長點。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除了持續投入冰雪運動場館建設,還打造節慶品牌,舉辦高端賽事,吸引諸多國際一線滑雪戶外品牌入駐,開發康養、水療等新業態,不斷延伸冰雪產業鏈。新雪季,吉林省將舉辦800余項文旅體商活動,全面構建“傳統景區+新興業態”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黑龍江省還將打造“冰雪文物月”“博物館里過大年”等特色節慶矩陣。這些變化都表明,冰雪旅游已從單純的觀光向品賞文化、沉浸體驗轉變。
當北方省份在天然雪地上精耕細作時,南方地區則開辟出另一片天地:用科技與創意突破自然稟賦限制,在“無雪可依”的土地上“挖”出冰雪經濟的“金礦”。深圳華發冰雪熱雪奇跡,這座在南方沿海環境中建成的恒溫-6℃的室內滑雪場,集專業滑雪運動、沉浸式娛雪體驗、商業休閑等多業態于一體,形成“滑雪+潮流運動+生活方式”復合商業生態,不僅滿足了南方游客的日常滑雪需求,成為新興的旅游目的地,還助力冰雪運動的開展從“一季”拓展到“四季”。
從北國雪原到南海之濱,從天然雪場到室內冰場,冰雪旅游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元的發展圖景。冰雪旅游的新“賽道”,也正日益顯現于“雪外”——那些與冰雪相關卻又超越冰雪本身的多業態融合。從演藝到美食,從民俗到文創,從數字技術到研學教育,冰雪旅游的邊界不斷拓展,讓冰雪變得更好玩、更有內涵、創造出更多價值。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10月發布的《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大關。這座“金山”的成色更足了,也為冰雪旅游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要乘上這股“東風”,離不開創新與融合,這不僅是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躍。唯有練好“雪外”的功夫,才能讓“冷資源”長久地熱下去。
來源:人民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