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縣域道路總里程超23萬公里,農村人口占比近七成。然而,“出行安全”曾是懸在鄉村群眾頭頂的一塊心病:河南省公安交管部門數據顯示,近5年河南省農村道路亡人事故占比高達55.24%。信號燈缺失的“盲區”、路網交織的“迷宮”、安全意識的“短板”,讓鄉村路口成為民生保障的“痛點”。為破解這一難題,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以一盞盞“平安紅綠燈”為起點,走出了一條“設施升級+意識提升+科技賦能”的鄉村道路安全治理新路徑。
從“高危路口”到“平安通道”
“為民辦實事,就得從群眾最盼的事做起。”2024年,響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號召,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率先啟動鄉村道路風險減量行動。不同于“大水漫灌”式治理,該公司整合交管部門事故臺賬、同業理賠數據及自身人傷案件信息,通過多維度數據建模,精準繪制出河南省“傷人路口”風險地圖。在鄭州新鄭、航空港區等11個事故高發路段,平安產險出資安裝“一體化智能紅綠燈”“震蕩減速帶”“太陽能爆閃燈”等設施,短短3個月,試點路口交通事故率直降90%,滾動12個月實現“零死亡”,交出了一份“小投入大成效”的治理答卷。
2025年,這場“平安守護”全面升級。該公司聯動行業九大主體,在鄭州5個縣域55個路口配合交管部門推進標準化改造,同時獨立完成外圍地市74個風險路口攻堅。截至目前,鄭州市92個路口已完成整改,嶄新的信號燈在村口亮起、減速帶在路面延伸,預計11月底全面竣工后,這些路段交通事故發生率將較治理前下降至50%。從“試點探索”到“全面推廣”,平安產險用行動證明:民生難題的破解,往往始于一次主動的“先行先試”。
從“行業獨唱”到“協同合唱”
“以前是‘各掃門前雪’,現在是‘抱團暖萬家’。”2025年7月,在河南金融監管局與河南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指導下,在河南省保險行業協會的統籌下,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牽頭省內9家同業公司,在鄭州航空港區啟動“警保共筑鄉村路、安全守護千萬戶”行動,標志著河南道路安全治理正式邁入“政府主導、行業協同、群眾參與”新階段。這不僅是一次資源的整合,還是一次責任的“擴容”——平安產險主動將自身經驗轉化為行業共識,推動治理力量從“單一主體”向“多元協同”升級。
“硬件”升級后,“軟件”如何跟上?“平安產險‘道路安全宣傳隊’的小姑娘們,拿著漫畫手冊教俺閨女認紅綠燈,現在孩子過馬路比俺還‘懂規矩’。”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棘針墳村婦女委員劉英英的話,道出了村民對“意識提升”的迫切需求。為讓安全理念“入腦入心”,平安產險在河南省各地市組建專業宣傳隊,聯合公安民警、基層干部開展“美麗鄉村行”活動,從“村口課堂”到“田間宣講”,把交通規則變成“家常話”,覆蓋百余縣域群眾。
2025年汛期,持續降雨讓鄉村道路安全面臨考驗。平安產險依托鷹眼風險預警系統,對河南省453個易淹路段進行“紅黃藍”三級標注,實時推送預警信息至河南省公安廳及行業十大主體。“收到預警后,交警、勸導員10分鐘內就能到現場疏導。”河南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負責人評價,這套“科技+協同”的防汛機制,讓汛期鄉村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群眾直呼“心里有底了”。
從“冒險過馬路”到“安心走坦途”
“以前過這個路口,得攥著孫子的手在車流里‘搶時間’,現在車子離老遠就減速,紅綠燈亮起來,心里的石頭也落了地。”鄭州航空港區大馬村村民馬小偉望著村口的紅綠燈,眼角的皺紋里滿是笑意。這個崗李村路口曾是“事故黑點”:近3年每月都有刮擦事故,平安產險通過大數據鎖定風險后,僅用半個月就完成紅綠燈、減速帶安裝,如今事故率下降80%以上,“冒險過馬路”成了過去。
“平安產險送來的不只是紅綠燈,更是‘規矩’。”鄭州航空港區交警五中隊副隊長常歡深有感觸。在港區4個鄉鎮的9個改造路口,平安產險不僅安裝了物理防護設施,還通過“宣傳隊+交警”的組合,讓“紅燈停、綠燈行”成了村民的自覺。“以前村民橫穿馬路是常態,現在看到減速帶就減速,看到爆閃燈就禮讓,安全感是實實在在的。”常歡補充道。
新鄉市原陽縣的5處“高危路口”,曾讓交警張世磊“頭疼”:近3年發生事故86起,傷亡案件占比超三成。平安產險聯合交管部門制定“一路一案”,針對性增設警示柱、爆閃燈等七大類116個設施。“改造后第一個月,事故就降到原來的20%,死亡及傷殘案件幾乎‘清零’。”張世磊指著路口的“安全套餐”說,“現在村民出門‘抬頭見警示、腳下有減速’,這才是真正‘為民辦實事’。”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孟姝 徐林萍 劉麗霞)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