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趙紅偉)初冬的陽光下,修葺一新的揚州廣陵路320號建筑群,青磚小瓦馬頭墻顯得格外莊重。這座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建筑,是揚州最早的金融舊址,先后作為人民銀行和工商銀行的辦公營業樓,見證了揚州金融業的滄桑巨變。
11月12日下午,工商銀行揚州分行組織曾在廣陵路工行舊址工作過的老同志與近年新入行的青年員工,共同走進這座承載著揚州金融記憶的老建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廣陵舊址憶崢嶸 薪火永續繪新程”主題活動。老同志們故地重游,追憶往昔奮斗歲月;青年員工們踏訪舊址,聆聽歷史回響,共同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金融文脈傳承。
活動伊始,全體人員首先在原營業部門口合影留念。這座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建筑,是揚州最早的金融舊址,先后作為人民銀行和工商銀行的辦公營業樓,見證了揚州金融業的滄桑巨變。
合影剛一結束,82歲的老行長馬文榮便緊緊握住離退部工作人員李紅燕的手,聲音有些動容:“謝謝行里組織這場活動,這么多年還一直記掛著我們這些老同志,把大家聚在一起,真是不容易!”他隨即轉向身旁的青年員工,目光中充滿期許,“看到你們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我就看到了工行的未來。咱們工行有著深厚優秀的文化和傳統,你們一定要珍惜崗位、用心工作,把我們這一代奮斗出來的基業接穩、傳好,再創輝煌!”
步入大廳,老同志們便紛紛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物件,現場瞬間變成了一個微型的“行史展覽館”。這時,陸桂華仔細環顧四周,快步走向靠扶梯的一處位置,聲音里滿是激動:“就是這兒!我現在站的地方,就是我當年的工位!”她的話音剛落,幾位老同事立刻圍攏過來,興奮地指認起各自的位置,歡聲笑語瞬間充滿了整個大廳。
退休員工李琳帶來了一個裝滿記憶的文件袋,小心翼翼地將里面的《揚州城市金融報》、舊證件、珠算等級證書等一件件取出展示。陸桂華接過報紙,指著發黃的版面向青年員工們介紹:“你們看,這份《揚州城市金融報》不僅刊載著咱們行當年的‘三爭三一’企業精神、90年代奮斗目標,還有那篇《推動‘九三三’文明服務工程再上新臺階》的報道。”她將報紙輕輕翻面:“這兒還專門設有員工生日祝福欄呢!”隨后,她又深情地展示了自己視若珍寶的老工作證。這張1994年的工作證保存得十分完好,上面清晰印著“第二營業部”“揚工銀證字第2041號”等字樣,封塑依然干凈平整。這些承載著歲月印記的實物,讓青年員工們直觀地觸摸到了工商銀行發展的點滴歷程。
“這是我在工商銀行工作的第一站!”退休已六年多的老員工張榮激動地向年輕同事們介紹。走進老照片館,他在一幅黑白合影前駐足凝望。端詳許久后,他指著照片對身邊的青年員工說:“這是當年在銀行干校的合影!里面有不少老師給我們上過課,還有很多兄弟行的同事都有印象,可這會兒名字到了嘴邊,就是想不起來了……”他神采飛揚地走在隊伍最前面,一邊用相機不停記錄,一邊如數家珍地向年輕人講述著塵封的往事。
曾在美工崗位、后任職于檔案中心的龔吉林,憑借多年積累的影像資料與檔案研究,為大家細致還原了這棟建筑的往昔格局。她對應著大致位置說道:“這里分別是金庫門樓和金庫主體。當時的金庫是沒有窗戶的,但在墻上設有透氣孔。”她繼續解釋道,“那時候紙幣容易受潮發霉,又沒法搬出來曬,老庫員就在庫里裝一盞‘太陽燈’——其實就是加熱燈,對著鈔票照,起到防霉除潮的作用。”她進一步說明庫房的功能區分:“左手邊是發行庫,代理國庫業務;右手邊是業務庫,存放即將投放市場的流通現金。這就是為什么這里設有兩座庫房。”龔吉林還梳理了庫房的沿革:“這里最初是人民銀行的庫房,直到工商銀行分設成立。后來人民銀行遷往淮海路,這里就整體移交,成為工商銀行的金庫。”
這段融合了機構沿革與業務細節的講述,讓往日的辦公場景與運營脈絡變得清晰起來。
在舊址內,老同志們圍坐在一起,向青年員工回憶起往昔的工作場景。張文拿出一只木制算盤,熟練地撥打著,感慨地說:“那時候沒有現在的電腦系統,所有業務都是手工辦理。算盤打得噼里啪啦響,點鈔要練到手抽筋,但每個人都特別好學,工作起來也是一絲不茍。”
沈建大姐天生一副大嗓門,她興奮地拉著幾位老姐妹的手,快步走到青年員工面前。“快來認識一下!這幾位,當年可都是咱們市行、省行響當當的業務標兵!”她聲音洪亮,自豪地翹起大拇指“不論是打算盤還是點鈔,她們個個呱呱叫!”她話鋒一轉,語重心長地對青年員工們說:“孩子們,現在你們不用打算盤了,但咱們銀行鐵款、鐵賬、鐵算盤的‘三鐵’精神不能丟!那是一種精益求精的靈魂。本事多學點,證書多考點,這都是長在自己身上的,以后肯定用得上!”說罷,她轉頭指向一旁的辦公室負責人陶文生,笑盈盈地補充道:“你們陶主任當年也是我們出納隊伍里的一員干將呢!”
王玲芳特別強調了廉潔從業的重要性:“在銀行工作,不該拿的不要拿,不該占的便宜不要占。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這才是工行人應有的品格。”她勉勵青年員工要恪守職業道德,嚴守規章制度,并表示:“銀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信用’二字。我們老一代工行人最自豪的就是始終堅守這份信任,希望你們也能將這份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老員工戴玲激動地說:“行里組織這樣的活動,真的很有意義!雖然我們退休大都住在揚州,但平時各家都有各家的事要忙,老同事之間也難得見面。今天能在這里相聚,看到這么多老面孔,實在是太開心了!”她感慨道,“這讓我們這些老同志真切感受到了組織的人情味和溫暖。請大家放心,我們一定會保重身體,健康生活,繼續關注、支持咱們行的發展!”
青年員工們凝神聆聽,在一段段深情講述中重溫崢嶸往事。青年員工陳晨動情地說:“今天站在這個充滿歷史感的地方,聽著前輩們講過去的故事,我真的很受觸動。老一輩工行人的那份認真和堅持,那種精益求精的勁頭,特別值得我們學習。我會把這些寶貴的精神帶回到工作中,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工行人,不辜負前輩們的期望。”
活動結束時,夕陽的余暉灑在這座歷經滄桑的建筑上,照亮了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作為工行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建設者,老同志們在這里奉獻了寶貴青春,用日復一日的堅守,為工行的發展留下了堅實的足跡。而年輕一代也在這里接過了傳承的使命,讓工商銀行的精神文脈在新老交替中生生不息。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