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至11月16日,以“科技賦能產業 融合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行。據悉,本屆高交會累計入場突破45萬人次,現場發布新產品新成果5000余項,共促成1023項供需對接和投融資項目簽約,意向成交與投融資金額突破1700億元;本屆高交會匯聚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知名企業及相關國際組織參展。
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示
本屆高交會規模40萬平方米,重點圍繞國際科技發展前沿、我國高水平創新成果、深圳“20+8”產業集群,精心設置了國之重器重大裝備、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消費電子、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等22大展區,全面呈現各行業尖端產品、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助力中國科技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全球前沿成果加速落地。
在高交會上,全球首款“攝像”磁共振系統亮相。這套系統通過首創的LIVE Imaging技術,可實現磁共振從“攝影”到“攝像”的轉變。基于該技術開發出的新一代3T磁共振系統uMR Ultra,能夠捕捉胃腸道蠕動過程,精準刻畫胃腸壁結構。該成果可為消化系統疾病臨床診斷提供精準技術支持。
作為深圳空天產業鏈的代表企業,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展示了由深圳本土科技力量研發制造、世界上首顆為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定制的高通量衛星——“深圳星”模型,目前它已為眾多終端提供“上天入海”的通信服務。
諸多貼近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也紛紛亮相。全球首臺擬人演奏鋼琴搭載90臺靜音電機亮相本屆高交會,計劃2026年在深圳舉辦專場演奏會。榮耀AI寵物生態系統在本屆展會上進行了現場展示,該系統通過多模態識別技術,可實時分析13種寵物行為特征,為2000萬養寵家庭提供健康監測方案。
據統計,本屆展會共展出157項全國首創技術,涉及商業航天、深海開發、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
吸引80余個國際采購團參與
本屆高交會吸引上海、重慶等30余個城市展團,以及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參展參會,覆蓋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充分彰顯高交會在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市場一體化方面的平臺引領作用。
展會首次設立“區域經濟科技創新成果專區”,從西北清潔能源到東南數字經濟,從東北高端裝備到粵港澳大灣區前沿科技,集中展示了一些地區在科技攻關、自主創新、產業融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本屆展會吸引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組織、知名企業、行業精英參展參會,特設國際友好城市科技展區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專區,德國、加拿大、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地企業、機構的科創產品同步亮相,有助于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技術交易、項目投資與產業合作等領域加速轉化,實現協同共贏發展。
本屆高交會還特別設置“國際采購對接區”,吸引了英國、俄羅斯、加拿大、阿聯酋等全球多個核心市場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共計80余個國際采購團深度參與,實現需求與技術的高效匹配。為期3天的高交會舉辦了200余場配套活動,包括新品發布、項目路演、技術研討等,為參展企業與觀眾提供多元、廣泛、高效的對接機會。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齊金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