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是必答題,要以‘空杯心態’走出去,把‘真經’學回來!”
出發前的動員會上,陜西波浪谷景區董事長詹向軍的這句話,為一場跨越晉豫兩省的“取經之旅”定下務實基調。近日,景區副總經理高志勇、營銷總監辛曉率17人核心團隊,開啟為期7天的標桿景區對標之行——聚焦“文旅融合、業態升級、游客體驗、運營管理”四大課題,深入云丘山、司徒小鎮等6家成熟景區,以“帶著問題找答案”的姿態,展開一場破局文旅升級的深度求索。
聞令而動:錨定問題,帶著思考出發
“學習不是看熱鬧,要揪住‘波浪谷缺什么’‘人家憑什么做得好’去深究。”行前會上,詹向軍親自劃定方向:從“自然與文化如何有機融合”,到“服務細節如何從‘有’到‘優’”,再到“夜間經濟如何破題”,團隊需帶著清晰的“問題清單”出發。
從人員篩選到行程排布,他反復叮囑“多觀察細節、少記錄表象”,讓“求解”成為考察的核心邏輯。最終,這支帶著明確課題的團隊,一頭扎進晉豫山水間的標桿景區,開啟了一場“以問題錨定學習”的實踐之旅。
對標深悟:以己為鏡,把見聞變思路
在司徒小鎮,他們蹲守夜間演藝現場4小時,記錄游客從“旁觀”到“沉浸式互動”的情緒拐點,拆解“主客共享”的服務顆粒度。
在云臺山,沿游覽動線逐一體驗智慧導覽、便民設施,研討“標準化服務如何轉化為游客獲得感”。
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沉浸于文化敘事的感染力后,團隊集體反思:“波浪谷的丹霞地質故事,該如何講得更有溫度?”
“每一步都在對標,每一筆都在找差距。”參與考察的員工坦言,7天行程不僅記滿3本筆記,更碰撞出共識:“要讓自然景觀‘長’出文化內核,用體驗讓風景‘增值’。”
歸程謀變:從“取經”到“轉化”,把經驗變方案
返程途中,團隊已梳理出“業態創新、服務提質、文化深耕、品牌強化”四大方向的初步框架。詹向軍在隨隊匯報會上明確:“考察的價值不在記錄,而在轉化——下一步要把‘別人的經驗’變成‘我們的方案’。”
目前,景區正緊鑼密鼓籌備專題座談會,重點破解“學用脫節”:從“司徒小鎮的夜間經濟”提煉“波浪谷丹霞夜場的場景設計”,從“云臺山的服務標準”細化“游客動線的便民細節”,從“只有河南的文化敘事”構思“丹霞地質IP的故事體系”。

“我們有世界罕見的丹霞地貌,更需要用文化與服務為其賦能。”高志勇的話,道出團隊的共識。這場跨越晉豫的“取經之旅”,是波浪谷破局文旅融合的關鍵一步——未來,隨著考察成果的落地,這片丹霞奇觀將不止于“好看”,更要“有魂”“有溫度”,真正成為游客心中的“詩與遠方”。(黃金梅)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