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晚間,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第三季度,京東收入為2991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京東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0.8%,創近兩年來新高,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24.4%的歷史新高。
第三季度,京東的核心零售業務市場地位持續加強,其中,日百品類收入同比增長18.8%,增速約是行業平均增速的4倍;商超品類收入實現連續7個季度的雙位數增長;服裝鞋帽品類收入同比增速約是行業的8倍。外賣等新業務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14%,環比實現加速增長。
受益于持續投入建設的“超級供應鏈”持續釋放創新動能,京東的核心零售業務表現較好,外賣等新業務穩步增長,活躍用戶和購物頻次保持強勁增長。
根據京東日前發布的數據,今年“雙11”期間,京東成交額再創新高,下單用戶數與訂單量分別實現同比增長40%和近60%。這一消費活力的釋放,反映出京東以“超級供應鏈”為核心的基礎設施正持續推動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逐步形成生產、流通與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的“超級供應鏈”能力,逐步延伸至本地生活與服務領域,構建“商品+服務”協同生態。京東外賣自上線以來,已吸引超200萬家品質餐廳入駐,“雙11”期間合作頭部品牌日均訂單量較上線首月增長13倍。七鮮小廚憑借“現炒透明”模式獲得用戶認可,并帶動周邊三公里餐廳訂單增長超12%。京東旅行在“雙11”期間酒店與機票訂單分別增長近8倍和超6倍;京東家政已擁有超5萬名自營保潔師,服務覆蓋全國111個城市。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供應鏈的整體優化與跨業態協同,京東正逐步擺脫單純依賴低價的競爭模式,轉向以效率提升、品質保障與服務創新為支撐的高質量發展路徑,為實體產業與消費市場注入持續增長動力。
百聯咨詢創始人、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表示,京東的策略是“高頻帶低頻”,即通過外賣等高流量業務,帶動實物電商等低頻消費。而引入酒旅這類業務,則緣于其高利潤特性及背后強勁的產業供應鏈需求,例如對床品、洗漱用品、裝修建材等的集中采購,能與京東現有的供應鏈體系形成協同效應。
事實上,京東“超級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得益于其長期以來的戰略投入與持續迭代。早在18年前,京東便以前瞻性布局啟動自建物流體系;8年前,公司進一步明確全面技術轉型的戰略方向,為供應鏈能力升級奠定基礎。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京東在供應鏈基礎設施方面的資產規模已達到1743億元。
在技術落地層面,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狼貨到人系統”,在成功應對京東“618”“雙11”等高峰考驗后,目前正加速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此外,京東物流近期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采購300萬臺機器人、100萬臺無人車及10萬架無人機,全面應用于物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自2017年全面推進技術轉型以來,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京東體系累計研發投入已接近1600億元。在今年9月份舉辦的“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科技宣布將在未來三年持續加大投入,推動形成規模達萬億元的AI產業生態。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表示,京東所構建的“超級供應鏈”體系,是其長期技術投入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系統成果。在C2M(用戶直連制造)方面,供應鏈已從傳統通路升級為覆蓋全鏈的產業賦能體系,精準對接需求;在全鏈路協同方面,京東依托數字化工具連接上下游構建高效生態,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這一體系不僅是京東自身發展的核心支撐,也逐步成為服務千行百業、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郭濤說。
“第三季度,我們的用戶規模與購物頻次保持強勁增長,年度活躍用戶數在10月份突破7億大關。”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表示,“整體來看,我們各項業務均取得穩健進展,有望充分釋放整體業務生態的長期發展潛能。”
(來源:證券日報 梁傲男)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