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公司的‘開門紅’活動已于11月正式啟動,‘開門紅’期間主推兩款分紅險產品,額度有限。”某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代理人文女士稱。
近日,多家險企陸續啟動2026年“開門紅”,分紅險成主打產品。盡管近年來保險行業在淡化“開門紅”概念,但這一營銷傳統仍在延續。業內人士認為,僅靠短期的營銷活動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還易滋生銷售誤導等亂象,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未來險企需把經營重點轉向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增強客戶黏性,實現從短期促銷到長期留客的轉變。
分紅險成主流
文女士稱,公司“開門紅”期間主推的兩款分紅險產品,一款正在銷售,另一款將于12月1日開始銷售。兩款產品的起購門檻不同,在繳費期結束的第二年可以開始部分領取現金。
注意到,在此輪“開門紅”期間,分紅險產品成為險企的主打產品,傳統的增額終身壽險、年金險等固定收益型產品已較為少見。多位保險銷售人員表示,“開門紅”期間推出的分紅險產品保底利率為1.75%,還有一部分浮動收益,整體利率不低于3.2%。
比如,中國人壽推出國壽鑫鴻福養老年金險(分紅型),新華保險推出盛世榮耀慶典版終身壽險(分紅型),平安人壽推出平安御享金越(2026)終身壽險(分紅型)、平安御享金越年金保險(分紅型)、泰康人壽推出鑫享世家2026終身壽險(分紅型)、友邦保險推出傳世充裕年金險(分紅型)等。
對于險企主打分紅險的原因,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認為,這是市場策略與產品特性共同作用的結果。分紅險“保證利益+浮動紅利”的設計,既滿足了客戶在低利率環境下對資產增值的期待,又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為險企提供了更大的經營靈活性和資產負債匹配空間。這種潛在的增值預期對客戶具有較強吸引力,使其成為險企沖刺規模、快速搶占市場的較好工具。
險企花式攬客
在“開門紅”期間,多家險企通過降低投保門檻、提供更高收益率、附贈增值服務等方式來吸引客戶。
多位保險代理人提到,“開門紅”期間推出的產品為限時銷售,即在指定時間內購買可享受優惠。比如,某中外合資險企的一款分紅險產品將起購門檻由20萬元降至10萬元;另一家險企的產品繳滿300萬元總保費可對接該公司的養老社區權益,“開門紅”期間這一門檻降至200萬元。
“開門紅”是保險行業年度營銷的重頭戲,期間的業績在全年業績中占有較大比重。在業績壓力下,部分險企的營銷活動可能發生異化,例如通過夸大宣傳、模糊條款、捆綁銷售等行為提升業績。業內人士認為,部分險企的營銷活動在短期內雖能刺激銷量,但長期來看容易滋生銷售誤導,引發退保糾紛,最終損害的是行業信譽與消費者權益。
事實上,監管部門早已關注到“開門紅”期間的銷售亂象。2023年10月,金融監管總局向人身險公司下發《關于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規范與“開門紅”相關的銷售行為。
提供綜合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者保險意識逐步提升,傳統靠短期營銷來吸引客戶的方式難以持續,未來保險公司需適應市場變化,通過“產品+服務”的深度融合,滿足客戶全方位的保險保障需求。
近年來,多家險企不斷進行業務探索,它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保單銷售,而是積極向健康管理和養老領域延伸,通過整合醫療、康復、護理等資源,為客戶提供“產品+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
楊帆表示,保險公司要長期留住客戶,核心在于從產品銷售思維轉向客戶經營思維。這要求險企構建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產品體系,動態滿足客戶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保障與儲蓄需求;同時,將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置于戰略高度,尤其要優化理賠這一核心環節,做到高效、透明、有溫度,并整合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增值資源,打造差異化優勢。此外,通過數字化工具實現便捷、個性化的互動,與客戶建立基于信任的長期伙伴關系,才能將一次交易轉化為終身信賴。
(來源: 中國證券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