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體育愛好者聚集的沃土,越來越多的高端賽事落地廣州、深圳。
今年以來,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世界田聯接力賽、比利·簡·金杯總決賽及中國羽毛球大師賽等高端賽事相繼在廣州與深圳開賽。
“賽事經濟”正在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升級的重要推動引擎。高端賽事不斷進駐落地,社會資本投身體育賽事以及場館運營,體育愛好者積極加入帶動文旅餐飲等消費,共同描繪體育消費的新場景。
與此同時,高端賽事所帶來的“長尾效應”也不可忽略。熱門賽事以及重磅球星的巨大能量,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構筑豐富的圖景,助力體育消費更上一層樓。
吸引力法則
廣州、深圳成為高端賽事的舉辦地,與這片土地上豐富的基礎設施以及公眾的活躍參與度密切相關。
南沙網球中心在成功承辦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后,也接力成為十五運會網球群眾組賽事的舉辦場地。在此之前,南沙網球中心將原有18片場地,升級到32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的網球中心之一。
南沙網球中心除了新增6片室外硬地和3片室內硬地之外,更增設了5片天然草地三色球場。至此,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已匯聚硬地、紅土、草地三大國際標準球場,成為國內少數擁有“場地全滿貫”實力的頂級網球中心。
以華潤置地為例,其旗下深圳灣體育中心就舉行多項賽事,也同時負責十五運會深圳賽區八大場館的升級改造,包括深圳大運中心一場兩館、深圳灣體育中心、深圳南山文體中心、深圳龍崗國際自行車賽場、深圳龍華文體中心、深圳簡上體育綜合體。
這些綜合體的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賽后持續運營和服務的需求,通過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打造一體化智慧場館,全面提升賽事體驗與運營效能。這些智慧實踐不僅服務賽時競技,更將轉化為賽后全民健身的持久動力。
基礎設施的完善,持續吸引高端賽事的落地生根。
比利·簡·金杯、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均是具備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其中,比利·簡·金杯已經成為全球性女子網球頂級賽事。根據其官方簡介,比利·簡·金杯來自全球199個國家和地區的轉播覆蓋,預計觸達超過8億網球愛好者。
2025年,比利·簡·金杯落地深圳,在這里實現中國連續三年承辦,這項賽事的落地是粵港澳大灣區體育場景建設的見證。
中國網球協會理事劉豐寧分析稱,高端賽事落地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原因,其一基礎設施完善,因為高端賽事諸如網球比賽高度依賴基礎設施的建設,廣州、深圳不但官方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其中的運營;其二,廣州、深圳的運動愛好者熱情也更高,更愿意在體育運動上進行消費,從而提升了賽事的熱度以及落地的意愿。
劉豐寧續稱,在商業化的比賽中,廣州、深圳官方對市場化運作的態度開放,同時也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例如提供高端賽事的補貼政策,這也吸引了大量的商業機構以及賽事組織,提升他們將高端賽事放在廣州、深圳舉辦的意愿。
長尾效應
高端賽事所帶來的“長尾效應”,正在持續顯現。在場館設施完備以及賽事影響力的帶動下,全民參與的消費場景正在逐漸豐富。
作為比利·簡·金杯的舉辦地及十五運會深圳賽區場館之一,深圳灣體育中心在每天夜幕降臨之時,便迎來最忙碌的時刻。網球場、匹克球場早早被搶占,沒留下一片空場。場上的球員們不斷揮拍,教練的指導聲、網球飛轉的砰砰聲交織一起,深圳人對運動的熱情在此刻迸發。
李容是深圳灣片區工作的一名白領。她每周在深圳灣體育中心參與多次運動課,包括游泳課以及網球課。她對網球的興趣,源自于2024年奧運會之后所帶來的“網球熱”。比利·簡·金杯在深圳舉行之時,李容也通過搶票,第一時間觀看了小組賽事。
李容談起她參與運動的初衷時表示,“在深圳灣上班,下樓就有很好的設施和場地,作為上班族來說非常方便,也很容易堅持。游泳和網球,這兩項我都已經堅持了半年了,每個月上課的費用在2000元以上,還不包括買裝備的費用。”
隨著高端賽事持續落地,它所衍生的消費場景,也逐漸多元。文旅、餐飲以及IP周邊也逐漸成為消費的新增長點。
據《央視財經》,東莞某潮玩企業負責人江新平介紹,十五運會的所有產品總共銷售額目前已經過千萬元。排單量大概要排到12月份,工人正在24小時不停地生產。
同程旅行平臺數據顯示,11月8日至21日從北京、成都、杭州、上海、西安、武漢等地飛往廣州、深圳的航班搜索熱度均有明顯增長。住宿方面,截至11月3日,廣州、深圳、佛山、肇慶等廣東賽區城市,11月8日至21日期間的酒店預訂熱度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在此背景之下,廣州、深圳正在向全域運動消費體系邁進。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廣州舉辦省級以上賽事142項、大型群眾性活動近200項,體育消費總規模達631.25億元,人均消費3345.51元,位居全國前列。2025年,廣州市正在形成全時布局和“山水城海館園空”的全域運動消費體系。
深圳的體育消費也在全國前列。根據最新的《深圳市體育產業統計調查報告》,2023年深圳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為689.03億元;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為3873.13元,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7.9%,處于全國領先位置。其中,體育用品消費為主要部分,人均消費1884.57元,占全市人均體育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8.66%。
以此觀之,高端賽事已經成為體育經濟的重要協作平臺,也是新消費的重要落地場景。東莞證券近期研報也指出,體育賽事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增長與城市競爭的新引擎。隨著數字化傳播、消費升級與政策支持加速融合,賽事的直接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日益凸顯。體育賽事不僅是觀賞活動,更是帶動文旅、消費與產業協同的重要平臺。
高端賽事齊聚,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正在掀起新的體育消費熱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吳抒穎)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