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專治厭學、網癮旗號的“四維成長基地”,實是動輒毆打、虐待未成年人的魔窟,而且一再被舉報,一再受處理,居然還能長期經營?
據報道,2023年,武女士將兩個14歲的雙胞胎兒子送到泉州的“四維成長基地”,接受心理輔導、體能訓練,想不到孩子被打得遍體鱗傷,“通宵罰站、跪舉水盆、扇耳光、關小黑屋、毆打”等,甚至耽誤10多天的骨折造成孩子左髖部重傷二級。2024年,得知四維基地仍在擴大招生,武女士第二次報警。當年9月至10月,基地負責人向明勝及三名教官先后被刑拘。2025年9月,本案在晉江市人民法院開庭,擇日宣判。

所謂的“成長基地”,竟是虐待未成年人的魔窟。向明勝早在2021年8月就因故意傷害被行政拘留5日,且在武女士的孩子被打成重傷后,四維基地仍繼續招生運營,還有孩子“因為逃跑被吊著打”。
根據報道,2022年,泉州市民政局為“泉州市四維未成年人成長指導服務中心”登記注冊,屬未成年人關愛幫扶項目??梢?,“成長基地”并不是教育部門管理的教育機構,也不是由市場監管部門來監管的公司,而是屬于民政部門監管的所謂“公益機構”,一直打著“公益”的旗號躲藏在監管的灰色地帶里。
正是這一公益屬性欺騙了部分家長,乃至讓家長心甘情愿花錢將自己的骨肉送到這里。這一公益屬性也提升了司法機關辦理案件的難度,比如難認定毆打、拘禁行為的真實性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向明勝一直沒有受到嚴肅的法律處理。
所謂糾正厭學、網癮的“成長基地”,本質上還是臭名昭著的“網癮戒除學校”的變體。2017年,南昌的“豫章書院”以戒網癮之名,長期對學生體罰、關“小黑屋”等,負責人最終被追究了非法拘禁罪。2020年,湖南14歲男孩子被送至“湘潭勵錚素質教育學?!苯渚W癮,3天后就導致腿部骨折。斑斑血淚,猶在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矯治學校、“成長基地”常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有的有辦學資質,有的以公益機構的名義運營,幾乎處于幾頭都難管的狀態。而且,疊加了家長盲信所謂的“矯治手段”的因素,導致這類矯治學校成為了迫害未成年人的“法外之地”。
從“網癮戒除學?!钡健皶骸痹俚健盎亍薄爸行摹?,這類機構的名稱更隱蔽、布局更分散,但是社會危害卻不減反增,甚至有人還在利用社交媒體搞“焦慮營銷”。比如據報道,知情人士稱,向明勝妻子黃某桂的微信名至今仍是“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黃老師”,號稱“10年辦學經驗,專注解決青春期孩子叛逆厭學、網癮、抑郁等問題”。
殘害未成年人的“成長基地”“矯治學?!?,必須有人管,必須管起來。對于家長,要糾正“教育外包”的思想誤區;對于長期以來游走在灰色地帶的矯治學校,必須嚴管重罰。教育部門要嚴格核準辦學資質,民政部門要管住“非營利性機構”,市場監管部門要查處虛假宣傳,公安部門更應嚴厲打擊暴力、拘禁行為。
說到底,需要從原來的“各管一段”轉化為協作執法、共享監管信息,堅決徹底鏟除這一教育“毒瘤”。
來源:新重慶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