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渭南訊(記者 李文斌)11月13日,渭南市舉行“十四五”規劃發展成就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華陰市專場。華陰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渭川以“聚勢賦能、提質煥新”為核心,介紹了華陰市“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華陰市發改局局長李小波,華陰市教體局局長吳永濤,華陰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屈鋒利,華陰市文旅局局長段鵬濤分別回答記者提問。渭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與輿情信息科科長張紅紅主持發布會。

“十四五”時期,華陰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和數字經濟,圍繞建設“國際山水旅游名市、與華相宜人文福地”目標,深入實施“文旅立市、產業強市、生態美市”發展戰略,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致力于動能積蓄,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預計“十四五”末,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億元、年均增長3%;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4.6萬元和1.8萬元,年均增長4.5%和5%。糧食總產穩定在12萬噸,鄭麥1860高產示范田畝產848.92公斤,創全省小麥高產新紀錄,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小麥制種大縣。羅敷工業園區成功創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華山冰雪世界項目建成運營,有效破解華山冬季旅游淡季難題,年均接待游客達到了50萬人次。
致力于文旅融合,首位產業發展不斷壯大
積極打造“旅游+”多元業態融合,推動文旅產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深度轉型。華山景區實現“一票游兩日”,智慧景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游客平均入園等待時間縮短30%,御溫泉景區榮獲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華山景區榮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100強”。華陰市六年蟬聯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魏長城遺址公園入選國家黃河文化公園項目名錄,雙泉村、司家村等中國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利用項目全面建成,華陰市成功入選“中國文化百強縣”。
致力于品質提升,城鄉協調發展更加均衡
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0條,打通了一批“斷頭路”,新增城市綠地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成功創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15個、“千萬工程”示范村6個,“建好小廁所、服務大民生”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在全省推廣。百萬畝綠色碳庫、生態保護修復、林業質量提升等項目如期建成,累計完成營造林3.4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84%,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步增加,天鵝、大鴇等越冬候鳥數量逐年攀升。
致力于改革創新,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提升
圍繞就業、教育等領域,實施“小切口”改革8項,行政許可、公共事務事項網辦率達到98%。“十四五”期間,全市累計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萬余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4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家。中歐班列“渭西歐”華陰專列零散車廂發行已進入常態,與山東省臨朐縣、鎮江市京口區建立友好城市協作關系,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致力于民生改善,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建成運營零工市場,累計城鎮新增就業2184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萬人次以上,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完成120個教育項目,新建中小學3所、幼兒園8所,新增學位7020個,成功創建全省首批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市。建成了市級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5個,“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初具雛形。有效防范化解各領域風險隱患,應急管理能力顯著增強,華陰市榮獲全省“平安銅鼎”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華陰市將精心謀劃“十五五”發展,持續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埋頭苦干、真抓實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華陰新篇章。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