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陜北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在米脂縣郭興莊鎮的山坡上,一片片紅彤彤的山地蘋果綴滿枝頭,寬幅梯田里漸黃的谷子隨風翻滾,養殖場里豬羊成群……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面對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土地碎片化、生產效率低下的難題,榆林米脂郭興莊鎮探索推行“一組一田”三變改革,通過土地集約化經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蹚出了一條適合山區農業發展的新路徑。
從“補丁地”到“整塊田”
破解土地碎片化困局
郭興莊鎮陽石坬村曾面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農業發展困境:戶均承包地17塊,面積從幾分到幾畝不等。村里流傳著幾句順口溜:“補丁地,巴掌田,機械作業開展難;尖草地,馬撂角,種植管理費用高;地塊多,地塊小,春種秋收跑斷腿;不好種,不好收,生產道路難維修。”這便是陽石坬村曾經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村民李林光坦言:“以前種地就像‘打游擊’,東一塊西一塊,種收跑斷腿,成本還高,一年忙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
為破解這一困局,2022年,郭興莊鎮以陽石坬村為試點,探索推行“一組一田”三變改革,通過“小塊并大塊、多塊變一塊”,將農戶分散的土地集中連片,推動土地集約化經營,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
改革過程中,陽石坬村將250畝坡耕地改造為寬幅梯田,并按照改造后的耕地比例,通過兩輪抓鬮分配,確保公平公正。同時,允許和鼓勵群眾之間二次互換,解決地理位置差異問題。李林光家的17塊地整合為4塊,都在他家附近,耕種效率大幅提升。“現在20多畝地,一早上就能完成種收,省下大幾千元成本,還能騰出時間發展其他產業。”李林光說。
此外,陽石坬村嚴守“四不變”底線,以公平分配筑牢信任根基。同時配套政策獎勵,提供土地治理、肥料補助、生產托管等服務,讓農民切實受益。
“一組一田”改革帶來的變化立竿見影。土地整合后,陽石坬村農業生產效率顯著提升,農民種地成本降低,矛盾糾紛減少。陽石坬村原黨支部書記常飛飛感慨:“過去地界糾紛頻發,現在地塊減少、地鄰簡化,矛盾少了,治理更有效了。”
改革還催生了多元增收模式。村民規模化栽種山地蘋果,谷子、小雜糧、中藥材等種植以及畜禽養殖等多元化產業蓬勃發展,農民收益顯著提升。
從示范引領到全面推廣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陽石坬村的實踐,為郭興莊鎮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
在距離陽石坬村不遠的李興莊村,今年初通過實行“一組一田”改革,將300畝分散的“補丁地”整合成連片耕地,并將其中230畝承包給種植大戶。平整后的土地已煥發新生,全程機械化作業,播種、施肥、收割一氣呵成。預計今年玉米畝產可達1400斤,紅薯畝產突破3000斤,比散戶種植增產30%以上。土地流轉后,李興莊村村民無需再為分散地塊勞心費力,可騰出時間發展養殖或經營其他產業,也可就近務工增加收入。
在繼陽石坬村“一組一田”三變改革取得成功后,郭興莊鎮結合各村實際,采取大戶承包流轉、集體承包流轉、“多戶一田”“一戶一田”等多種形式,在7個村推廣“一組一田”三變改革,建成高標準農田近6000畝,農業產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
在楊山村,大戶承包流轉土地后,承包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坐收土地分紅,發展規模化養殖產業,群眾生活蒸蒸日上。天王塔村則推行“一戶一田”,建成千畝高標準谷子種植基地,機耕機收,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郭興莊鎮黨委書記折曉娥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動土地規模流轉,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拓展農業產業鏈條,打造具有郭興莊鎮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為全鎮老百姓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楊曉慧 劉香)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