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特展“融古爍新:宋元明清銅器的復古與創新”開幕。展覽將于11月12日起向公眾免費開放,展至2026年3月16日,其間將舉辦系列學術講座等配套活動。

作為重大儀典中的禮器,中國古代青銅器承載著科學技術與精神信仰的雙重內核。古銅器經歷三代的輝煌璀璨后,逐漸銷聲匿跡于歷史的主流舞臺。長期以來,宋、元、明、清銅器被貼上“仿古”的標簽。近年來,隨著考古發現的陸續公布,諸多紀年器在全球館藏中相繼發現,學術界對于復古思潮和仿古藝術深入研究,對于仿古銅器的認識日趨成熟。

宋、元、明、清時期的中國銅器功能逐漸從禮器走向實用器,但其工藝卻日臻精妙。匠人們博采眾長,設計出愈發多元薈萃的器型風格,經歷了從古樸莊重到精工華彩的嬗變,開啟銅器藝術新風,同時也折射出社會文化風尚之意趣。

此次展覽總計約一百七十八件/組展品,基于上海博物館藏宋、元、明、清銅器,并攜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匯集亞、歐、美三大洲多家重要博物館館藏,輔以同時期書畫、陶瓷、琺瑯器等,其中不乏首次公開展出者,是近年來海內外最具規模的宋、元、明、清銅器展。

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首次共同策展,依托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匯集全球館藏,分“崇古尊古、再塑三代”“鑄古維新、自成一格”“永宣垂范、震古耀今”“起居修道、古銅新意”四個單元,全新解讀宋、元、明、清銅器的發展與特色。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