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A股2025年行情收官僅剩不到2個月時間。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在經歷上半年寬幅震蕩后,A股主要股指在三季度持續沖高,四季度以來呈現高位震蕩態勢,近期上證指數圍繞4000點關口展開拉鋸戰。
日前越來越多的券商機構發布A股2026年年度策略,對明年行情大勢進行研判,A股明年能否延續當前漲勢、向上突破需要哪些動能以及市場風格、配置主線會發生哪些變化,備受關注。
綜合多家券商的研判內容看,其整體上看好A股上漲行情在2026年延續,基本面重要性將進一步上升,高景氣度和臨近業績改善拐點的行業也有望增多;2026年A股市場風格或迎來再均衡,成長與價值風格均有機遇;就2026年值得把握的主線而言,科技成長、出海、周期反轉是券商較為一致看好的方向,此外政策周期、地產周期、資本市場改革等多條投資線索也值得重視。
盈利修復驅動上漲行情延續
本輪A股上漲行情始于2024年9月24日,彼時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A股迎來強烈的政策“東風”,從而開啟了長達一年多的震蕩上行行情。展望2026年,相較于政策對行情延續發揮的作用,當前券商更加在意基本面表現對A股后市行情的支撐,認為未來更需要關注基本面預期的兌現。
盡管從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面表現看,A股整體盈利增速繼續磨底,但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師何康認為,投資者對企業盈利修復預期在增強,其對分子端(盈利)2026年表現仍然樂觀:“信用周期、發電量及企業訂單等前瞻數據指引第四季度國內新一輪庫存周期有望啟動,‘反內卷’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有望在2026年年中前初見成效,上市公司利潤率有望實現修復。”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認為,2026年國際貨幣秩序重構邏輯進一步強化,AI革命進入應用關鍵期,我國創新產業迎來業績兌現,上述趨勢將繼續支持中國資產表現。經歷一定估值修復后,2026年A股基本面重要性繼續提升,預計2026年全A盈利增速可能在4.7%附近,全A非金融盈利增速有望提升至8.2%左右;結構上,高景氣度和臨近業績改善拐點的行業有望增多。
對于2026年A股盈利結構層面可能出現的亮點,光大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宇生認為,前期高預期的AI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等,其業績或許會持續驗證,而經歷了一輪業績波動周期的部分先進制造相關板塊業績或也將逐步觸底反彈。同時,還可以關注“反內卷”帶來的細分領域潛在價格修復帶來的盈利彈性。
從指數潛在上漲空間看,國泰海通首席策略分析師方奕判斷,目前A股股指不會有大幅調整,2026年市場高度有望超出預期,這背后有三大動力源:一是無風險收益率下降;二是資本市場改革,以新“國九條”為起點的基礎制度改革有力提振中國市場的可投資性,引入中長期資本和構建穩市機制將極大改變中國市場應對風險和波動的能力;三是中國轉型發展的確定性提高,新技術、新產業涌現帶動資本開支擴張,中國制造業進入全球化發展周期,經濟預期和資產回報率有望觸底回升。
市場風格有望迎來再均衡
隨著近期A股進入高位震蕩狀態,市場風格也出現較為明顯的階段性變化,前期強勢領漲的科技成長板塊出現回調,紅利資產重拾漲勢。展望2026年A股市場整體風格變化,券商人士認為其有望迎來科技與價值風格的再均衡。
李求索判斷,當前全球宏觀環境及創新產業趨勢等仍然相對利好成長風格,但成長領域經歷一年多上漲后,估值也有較大提升;2026年A股市場風格可能更趨于均衡,背后驅動因素主要來自過去三年的去產能周期疊加“反內卷”等政策推進,越來越多順周期行業有望接近供需平衡,不過高股息風格或仍多為結構性、階段性機會。
何康同樣認為,2026年A股市場風格將迎來再均衡而非切換,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一輪科技周期的啟動有賴于應用突破或模型迭代,但當前能見度都較低;二是2026年為‘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政策從制定到落地需要時間,市場預期也需要足夠時間去醞釀;三是從盈利預測來看,2026年成長板塊和價值板塊的盈利剪刀差仍在走闊,尚未到反轉的時間點。”
開源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韋冀星也認為2026年A股風格將相對更均衡,其中科技風格受益于相對盈利優勢、全球半導體周期共振上行等因素,將成為貫穿本輪行情的最強主線,中長期相對占優;順周期風格的機會在于PPI;紅利風格2026年的表現預計會優于今年,但不會出現2022年至2023年期間極致占優的情形。
三大主線成配置共識
在當前A股主要股指高位震蕩之際,市場也缺乏較為明確且強勢的投資主線,行業板塊持續輪動。面對著A股市場風格或進一步均衡的2026年,投資者該如何布局?又有哪些行業板塊或投資熱點值得關注?
李求索建議關注景氣成長、外需突圍及周期反轉三條主線:“AI技術領域經歷3年的高速發展,2026年有望逐步進入產業應用兌現階段,算力、光模塊、云計算基礎設施層面仍有機會,但可能更偏國產方向;應用端關注機器人、消費電子、智能駕駛和軟件應用等,此外創新藥、儲能、固態電池等方向也在步入景氣周期。出海仍然是當前確定性的增長機會,結合出海趨勢等因素,建議關注白色家電、工程機械、商用客車、電網設備和游戲板塊,以及有色金屬等全球定價資源品。對于周期反轉主線,建議關注供需臨近改善拐點或政策支持領域,如化工、養殖業、新能源等。”
方奕同樣看好科技成長、制造業出海與全球擴張以及周期方向的投資機遇,看好的細分品種包括港股互聯網、機器人、芯片、半導體、消費電子、汽車與零部件、創新藥、有色金屬、化工等。此外,金融股投資價值也繼續獲得看好,消費板塊的機會重點在服務和即時消費,投資更注重個性化。
何康還建議投資者在2026年關注政策周期、地產周期、資本市場改革等多條投資線索:“2026年為‘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產業主題關注低空經濟、量子科技、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方向;2025年9月以來房價降幅已有收窄,隨著去庫存持續推進,地產周期止跌回穩的能見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地產鏈板塊風險消化或已較為充分,優質企業有望受益于業績預期改善及龍頭進階的雙重邏輯;擁有豐富未上市資產的地方政府及央國企集團正積極通過現有上市平臺進行資產注入以加速資產證券化進程,在此背景下,可重點關注當前估值存在破凈壓力并有一定市值管理需求的國企,以及內部存在豐富的未上市資產的企業集團。”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胡雨)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