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金價顯著回升,歷經震蕩后重回4100美元/盎司關口。在此背景下,多家銀行相繼調整黃金積存業務規則,再度提高認購及定投的起點金額。部分銀行的定投最低門檻已提升至1500元,行業積存金的起投標準也同步刷新了歷史新高。
受訪人士分析表示,銀行近期頻繁上調積存金門檻,核心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防范黃金市場波動所引發的潛在風險,二是確保業務符合監管要求、保障合規運營。同時,投資者參與黃金積存業務時,需重點關注金價波動和資金流動性這兩大風險,結合自身財務狀況與風險偏好,理性規劃資產配置。
滿足監管要求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2日,倫敦現貨黃金報價達到4121.79美元/盎司,國際金價在短期內持續走強。在此背景下,多家銀行密集發布公告調整積存金業務門檻。
11月11日,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自2025年11月15日起,將積存金定期積存計劃定時定額的最低定投金額從1000元調整為1500元人民幣。定期積存計劃定時定量的最低定投克重保持不變,仍為1克起存。
同日,建設銀行發布公告稱,為保護投資者權益,修訂了《中國建設銀行個人黃金積存業務產品介紹及交易規則》,內容主要涉及交易報價、巨額贖回等事項。新版文本將于2025年11月15日正式啟用。值得一提的是,建設銀行年內已對該業務的起投門檻進行過多次調整。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銀行積存金起投門檻已經歷多輪上調,且調整頻次逐漸加快,尤其進入三季度后,上調力度進一步加大。據了解,自3月份起,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等便陸續啟動調整,多數銀行將起投金額從600元逐步提升至650元或700元;進入下半年,調整力度持續加大,10月份以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紛紛跟進,將起投金額上調至1000元及以上。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表示,按照人民銀行《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確定的業務規則,黃金積存業務的起投點與黃金價格呈正相關關系。隨著黃金價格突破新高,商業銀行需要上調積存金起投點以滿足監管要求。
同時,楊海平表示,下一階段,黃金價格在地緣政治風險、金融市場風險以及去美元化趨勢的推動下,仍有上漲空間,預計后續起投門檻還將上調。
抑制非理性追漲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銀行密集上調黃金積存金起投門檻,這一舉措既是商業銀行保障業務穩健運營的主動調整,也是向廣大投資者提示風險。投資者需理性看待黃金資產配置,重點防范市場波動和流動性不足這兩大風險,切勿盲目追高。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表示,對銀行而言,提高積存金起投門檻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能有效降低業務操作風險與合規壓力,同時篩選出高凈值客戶以提升整體業務質量;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小額投資者參與度下降,對業務規模的擴張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銀行需通過加強客戶教育、豐富增值服務等方式,持續增強客戶黏性。
楊海平表示,對投資者而言,銀行上調積存金起投門檻本質上是明確的風險提示——能有效抑制非理性的追漲行為,也能幫助商業銀行管控業務整體風險、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他同時提醒,投資者參與黃金積存業務需重點關注兩類核心風險:一是市場風險,即黃金價格波動可能造成的資產損失;二是流動性風險,即受業務規則限制,投資者在急需資金時可能面臨變現困難。
針對當前金價處于歷史高位、波動風險明顯增大的現狀,高政揚給出具體配置建議:普通投資者應保持理性,切勿被市場情緒左右。對于長期投資者,可將黃金納入個人資產組合,發揮其對沖風險的工具價值,但需避免一次性大量投入,建議采用定期投資策略,通過分批次投入來平滑市場波動的影響;同時需明確,黃金的核心價值在于長期保值,而非短期投機獲利,切勿盲目追高;此外,還應結合自身財務狀況與風險偏好,合理設定黃金資產在整體資產中的配置比例,避免資產過度集中引發風險。
來源: 證券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