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天有好戲看,咱秦腔愛好者的日子太滋潤了!”11月5日晚,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劇場,秦腔傳統劇《龍鳳呈祥》上演,名家新秀輪番登臺,讓西安市蓮湖區的戲迷張師傅不住鼓掌叫好。

張師傅點贊的這一演出,是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打造的“西安天天有秦腔”常態化演出。自2007年10月起,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推出以經典性劇目、高水平演出、公益性票價為定位的“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動,至今已堅持18年,累計演出超4000場,既讓秦腔藝術深度融入市民日常,更以暖心舉措傳遞文藝溫度,成為西安文化生活的一張亮眼名片。
更貼心的是,每場“西安天天有秦腔”演出專門為農民工預留30張贈票,拿著贈票走進劇場的勞動者們,也在鏗鏘唱腔中卸下一天疲憊,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2018年到西安當保安后,我常常過來領票看戲。”在西安務工的老戲迷楊慶科說,“晚上,聽上一曲兒,再吼上兩嗓子,煩惱全都拋到腦后,心里暢快得很!”多年來,通過贈票樂享秦腔“大餐”的一線勞動者已達12萬人次。
這種秦腔“大餐”不只在古城西安,鄉間村頭的秦腔舞臺同樣充滿了活力。10月底,在距西安近150公里的馬欄革命舊址,陜西省戲曲研究院50余名演職人員組成的演出隊一大早便奔赴這片紅色熱土,在馬欄鎮金盆社區進行2025年“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惠民演出活動。
當日恰逢社區集市開集,十里八鄉的群眾聞訊趕來,貨攤林立的集市滿是濃濃的煙火氣。演出前,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打造的移動戲曲博物館前人頭攢動,群眾紛紛駐足觀看、拍照記錄。一幀幀歷史影像、一幅幅精美劇照與特色鮮明的非遺劇種介紹,不僅讓大家在看戲前便提前沉浸式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更展現了這個1938年在延安創立、有著近90年建院歷程的戲曲劇院歷史。
隨著鑼鼓點敲響,經典劇目與特色絕活輪番上演,演員們飽含深情的表演贏得老區觀眾的陣陣喝彩,真真正正讓老鄉們在家門口就過足了戲癮。“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么專業的演出,還都是咱喜歡的戲、咱熟悉的人,真是太幸福了!”金盆社區居民王大爺笑得合不攏嘴。
這樣的惠民場景,在三秦大地多點綻放。近年來,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堅守“文藝為民”初心,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以戲曲劇目向群眾“送文化、傳精神”,足跡遍布陜西城鄉的溝溝峁峁,致力于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沉浸在戲曲藝術中,實現文藝惠民“零距離”,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從鄉村文化廣場的露天演出到城市社區的活動場地,從革命老區集市的臨時戲臺到古城專業劇場的常態化展演,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讓秦腔這朵傳統藝術之花,在基層土壤中汲取養分,在群眾心間絢爛綻放。今年以來,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已進行惠民演出271場。
來源:光明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