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市場“磁力”凸顯,吸引外資機構持續加碼布局。天眼查信息顯示,近日,外商獨資公募富達基金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1.82億美元增加至2億美元,增幅接近10%。這已是富達基金年內第二次增資,今年2月份,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由1.6億美元增加至1.82億美元。
富達基金官網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份,在2022年12月份正式獲批開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私募資產管理業務。富達基金由富達亞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100%控股,富達亞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則是由富達國際全資控股的公司。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富達基金旗下共有10只基金產品,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公募FOF,合計管理規模為35.71億元。今年以來,富達基金共成立了富達任遠穩健三個月持有混合(FOF)、富達創新驅動混合發起、富達港股通精選混合發起3只基金。
除富達基金外,還有多家外資機構在布局中國市場方面頻頻落子、動作不斷。在增資方面,貝萊德基金在今年7月份將注冊資本由12.5億元增加至14.5億元,增幅達16%;聯博基金在今年3月份將注冊資本由3億元增加至5億元,增幅約為67%。在推行新產品方面,包括富達基金在內的9家外商獨資公募年內共新成立41只新基金。
隨著外資機構在華市場的持續深耕與布局,積極成效正逐步釋放。截至11月12日,在外商獨資公募旗下的275只產品中,年內實現凈值增長的基金產品數量占比超96%。
看好中國資產的投資價值成外資機構共識。11月12日,聯博基金發布最新月度評論表示,投資中國股市的長期邏輯根植于國家經濟增長模式的演化,當下階段對創新和資本效率的追求,或將重塑企業的盈利模式和競爭力;對健康通脹環境的培育,也可能為盈利增長提供更友好的宏觀背景,中國股市的長線投資價值正在持續顯現。
不過,在具體投資機會方面,各家外資機構在細分領域各有側重。聯博基金建議重點關注兩大方向:一是兼具紅利與價值屬性的優質企業,這類標的不僅提供股息保護,較低的估值也有望中和市場波動風險;二是具備持續成長性的科技與新消費題材,相關企業或將直接受益于創新驅動。
“創新藥械的發展值得期待。”大摩滬港深精選混合基金經理王大鵬表示,當前,中國創新藥械產業不斷進步,并逐步開啟國際化征程,對外授權等持續落地,全球產業地位不斷提升。與此同時,頭部公司業績呈現盈利加速或加速轉盈趨勢,代表性公司實現了從仿制向創新的轉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宏利基金研究部總經理孟杰更為看好化工行業。孟杰表示:“早在去年,我們就觀察到化工行業很多環節的價差已處于歷史最低位置附近,進入了左側布局的視野。我們在今年第三季度加大對相關標的的配置,是因為看到了更明確的產能出清信號。同時,在行業反內卷背景下,龍頭企業的協同意愿和行為在增強。”
來源:證券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