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國農業專家在布基納法索南多大區納里烏示范村開展水稻評估測產工作(手機照片)。(中國援布基納法索農業技術專家組供圖)
11月初的陽光灑滿布基納法索卡焦戈大區布爾比地區,稻田上微風拂過,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當地農民載歌載舞,用傳統鼓樂和舞蹈慶祝豐收。近日,首屆“中布友好豐收節”在此啟幕,奏響農業合作的豐收樂章。
距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東南約20公里的布爾比水稻新品種展示基地,中國駐布基納法索大使趙德勇、中國農業專家與布農業部秘書長加烏蘇·薩努等官員及當地百余名農民齊聚現場,拉開節慶序幕。隨后,中布雙方代表與農戶一同參觀展示基地。
薩努在致辭中說,布中農業合作已成為布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支撐。中國專家篩選出的3個雜交水稻品種,在布國家農業研究院組織的品種區域試驗中表現突出,適應性強、產量高,2024年已通過國家審定,有效補充了本地品種的不足。
布爾比地區稻農代表伊薩卡·韋德拉奧戈現場分享道:“今年的收成超過往年,我們對這些新品種非常滿意。感謝中國專家的辛勤工作,希望中國繼續提供支持,這對于我們提高產量、實現糧食自給至關重要。”
趙德勇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中布農業合作成果。“農業對一個國家至關重要,中國將繼續同布方一道,分享經驗、深化合作,幫助布基納法索實現糧食自給,推動農業現代化。”
布基納法索長期面臨糧食短缺,保障糧食安全是政府最重要的民生任務。該國農業以雨養為主,自然條件嚴酷,旱澇災害頻發導致產量波動明顯。水稻作為主糧,其增產對于確保布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這是11月6日在布基納法索卡焦戈大區布爾比地區拍攝的“中布友好豐收節”現場(手機照片)。(中國援布基納法索農業技術專家組供圖)
2018年中布恢復外交關系以來,援布農業技術專家組成為最早派駐該國的中國援助隊伍。在中方支持下,布水稻產量持續增長,從2017年的32.5萬噸提升至2023年的50.4萬噸。2025年3月啟動的第三期農業援助項目,重點推廣中國雜交水稻高產技術和產業扶貧經驗,建設示范村和新品種展示區,助力布基納法索糧食安全與農村減貧。
援布農業技術專家組組長胡宇舟介紹,今年在南多大區納里烏示范村和卡焦戈大區庫祖甘示范村共推廣種植中國雜交水稻95公頃,預計平均單產可達每公頃9噸,遠高于該國全國平均水平。第三期項目啟動以來,專家組累計培訓1041人次當地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戶,促進實用技術落地。
在納里烏示范村,金燦燦的稻谷堆滿田埂。納里烏示范村蘇格爾-努馬合作社副秘書長哈迪賈·基姆德激動地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稻子長得如此迅速、稻穗如此飽滿。我們相信,這將改變種植方式,也會改善我們的生活。”
庫祖甘示范村稻農奧斯曼·伊布多說:“起初,我們對改變本地品種還有些猶豫,但事實證明雜交水稻更高產、抗旱又節水,這是真正的增產增收機會。”
布農業部布中農業合作聯絡人納茲·布雷馬·特拉奧雷說,雜交水稻的高產試驗結果印證布中合作的巨大潛力,“體現了中方在農業創新方面的專業水準”。
(來源:新華社 作者:司源)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