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移民管理局11月3日發布的支持擴大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10項創新舉措已經陸續實施。從港澳臺同胞的往來便利到國際友人的入境體驗,從人才流動的暢通無阻到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新舉措進一步激發跨境交流交往活力。
10項舉措中,擴大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試點實施范圍受到廣泛關注。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最早于2023年2月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簽注持有人可以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港澳地區,每次停留不超過30天。11月5日起,該政策實施范圍從此前的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拓展至長三角、京津冀地區全域,以及全國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此次人才簽注政策試點擴容,將進一步破解人才流動壁壘。
作為首批試點城市,深圳辦理人才簽注已超過1萬證次。香港大學生命科學與能源材料創新研究院博士后張瑤今年10月初獲得人才簽證,她表示:“人才簽注大大提高了通勤靈活度,我可以隨時往返深港開展工作,不用總想著續簽。”
支持促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生產要素高效跨境流動是另一項亮點措施,具體包括允許深圳園區內企業機構工作人員經福田保稅區一號通道入出境,為經常進出合作區的企業機構工作人員提供邊檢快捷通關便利等內容。
據了解,一號通道是一條陸路聯通深港的跨境通道,原本主要用于保稅區貨物運輸及特定車輛通行,隨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推進,開始為科研人員跨境往來提供便利。中锃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譚志明通常開車經一號通道往返于香港沙田區的家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公司,單程只需45分鐘。“跨境查驗不用下車,通關效率很高。”譚志明說。
抬頭注視屏幕,完成身份核驗,無需查驗證件,“刷臉”即可通關……2024年11月,廣東省深圳市深圳灣口岸和珠海市拱北口岸試點升級部分邊檢快捷通道,因私經常往來港澳地區人員可經“免出示證件”通道通行。“刷臉”通關在深圳灣口岸已經試點1年。深圳灣邊檢站民警谷玉漫介紹,單次通關時間可壓縮至10秒以內,相比傳統的快捷通道,智能快捷通道使通關效率提升了30%。截至目前,深圳灣口岸邊檢智能快捷通道使用旅客已超1000萬人次。
此次新舉措包括“在部分與港澳臺通航通行口岸推廣應用智能通關”,即自11月5日起,在上海虹橋機場、廈門高崎機場、深圳皇崗等12個口岸推廣應用“刷臉”智能通關,讓更多旅客感受科技帶來的便捷體驗。
推廣智能通關是口岸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的積極實踐。皇崗邊檢站邊防檢查處科長劉長路介紹,配合新舉措落實,皇崗邊檢站提前完成皇崗口岸、福田口岸共計139條智能快捷通道的設備升級及壓力測試,針對性調整勤務組織,優化口岸通關流線。5日新措施啟動后,現場通道秩序井然。“不少旅客體驗了這一服務,在不用翻找證件情況下‘刷臉’通行。”劉長路說。據深圳邊檢總站統計,截至11月6日17時,皇崗口岸、福田口岸共計有超5萬名旅客使用智能通關服務,隨著舉措推廣,預計相關數據將持續上升。
24小時直接過境免辦查驗手續的口岸范圍進一步擴大——自11月5日起,新增天津濱海、昆明長水等10個國際機場為適用口岸,進一步織密國際中轉便利網絡。
為確保該舉措順利落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提前做好過境中轉動線改造、場地封閉、行李直掛等硬件建設。“南京祿口機場口岸專門配備了直接過境旅客信息采集系統,旅客持24小時內國際聯程機票,不出機場直接轉機前往第三國,可以免辦出入境邊防檢查查驗手續。”江蘇邊檢總站邊防檢查處處長陳祥云表示,政策有效提升了機場的國際中轉競爭力,機場口岸以最優服務、最好條件落實便利政策。
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也有新突破,此前全國有60個口岸適用該政策,這次又增加廣州琶洲客運港、橫琴、港珠澳大橋、中山港、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等5個口岸為政策適用入境口岸。洲頭嘴邊防檢查站駐守在琶洲港澳客運口岸,該站邊防檢查處處長莊曉熙介紹,配合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口岸專門設置臨時入境許可辦理專區,并組建專項服務團隊,為外籍旅客提供政策咨詢和辦理服務。據了解,該口岸是廣交會“家門口”的口岸,新措施落地后,符合條件的外籍參展商無需提前申請簽證即可在廣東省內停留10天。“這樣既降低了參展成本,也方便客商到周邊城市考察工廠,為廣州會展經濟帶來新動力。”莊曉熙說。
來源:中國經濟網 曾詩陽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