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1月11日,銅川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惠民生 增福祉”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銅川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郭玉寧,四級調研員王妙云,銅川市救助家庭核對服務中心主任楊開祥參加發布會,以“聚焦精準救助 提升服務質效 綜合施策織密筑牢民生保障網”為題介紹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發布會由銅川市委宣傳部、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負責人王兵利主持。
發布會介紹,近年來,銅川市民政系統著力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分層分類救助幫扶工作,重點關注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群體,構建梯度救助格局,筑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充分發揮社會救助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功能。
制度體系持續完善。聚焦困難群眾需求,破解救助單一難題,推動保障從“兜底型”向“綜合型”升級。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市委、市政府出臺相關措施,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配套印發低保、臨時救助等規范性文件及多項專項、急難救助政策,今年已轉介其他部門救助483人,享受多重救助128人;另一方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聯合多部門出臺實施意見,拓展救助資源供給,推行“融救聯助”模式,引導各類愛心力量參與救助幫扶,目前已轉介社會力量幫扶7人。
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創新工作機制,推動社會救助向“政策找人”“綜合施救”轉變。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建立市、區縣兩級協調機制,今年解決急難個案問題9個;開展精準信息核對,出臺實施方案,與住建、醫保等20個部門簽訂信息共享合作協議,實現救助對象動態管理,今年已核對救助家庭信息7.6萬人次、核查清退救助對象423戶1150人;健全主動發現機制,組建436支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服務隊,今年共排查救助困難人群1.3萬人次。
救助力度不斷加強。堅持兜牢民生底線,提升救助精準度、擴大覆蓋范圍,精準對接困難群眾實際需求。救助保障標準穩步提高,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實現全省唯一“三連升”,城市低保、農村特困供養標準提至665元每人每月、7781元每人每年;建立三級包聯責任制、簽訂四方委托照料服務協議,實現特困供養對象住院“零自付”,推動照料護理常態化;救助保障方式不斷擴展,嚴格落實“分類施保”政策,為特殊群體增發低保金,發放冬季取暖補助。“十四五”期間累計保障14.29萬人,發放保障金7.34億元,實施臨時救助13.91萬人次。
政策銜接更加緊密。以消除政策壁壘為核心,推動民政救助政策、其他救助政策集成發力。扎實開展“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工作,印發相關通知、整合四大體系,建立四統一工作機制,實現救助事項”一門受理、一次通辦”;依托省級平臺加強“三類人員”動態監測,實行“四色管理”,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服務效能有效提升。堅持力量、資源下沉,強化基層社會救助服務。落實“放管服”改革,實現救助申請“鄉鎮受理、鄉鎮審核、鄉鎮確認”的閉環管理,城鄉低保審批時限縮短至20個工作日,最長不超過45個工作日;發揮急難救助“小快靈”作用,鄉鎮(街道)設臨時救助儲備金,急難性救助審批發放縮至5個工作日,小額救助實現當日到位,“先行救助”機制幫扶85名群眾。探索“救助+服務”模式,投入300余萬元購買服務,為分散供養特困老人提供上門探視服務,并為有需求的特殊群體開展洗衣、助餐、助浴等服務。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網,承擔著兜底保障的重要任務。”郭玉寧表示,下一步,銅川市民政系統將始終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持續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改革創新,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效能,讓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