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隨著眾多利好消息披露,A股與港股消費板塊齊齊上漲,無論是傳統消費的白酒、旅游、零售,還是新消費中潮玩、茶飲等均有出色表現,頗具代表性的中國中免更是久違漲停,股價創下兩年來新高。
因缺席了本輪科技行情,且連續多個季度未有明顯起色,被投資者戲稱為“老登股”的白酒、免稅等板塊已經遠離投資焦點許久,且在三季度內,公募基金對傳統消費板塊以及新消費板塊的操作均出現了分化。當下,多名關注消費板塊的基金經理認為,消費板塊調整許久的估值為投資提供了安全邊際,且在個股的遴選中,基金經理將思路鎖定在內需與出海兩方面。
消費股集體上漲
11月10日,A股和港股的消費板塊聯袂大漲。A股方面,白酒、航空運輸、免稅等表現出色,中國中免A股封住漲停,封單5.03億元,舍得酒業、酒鬼酒、三元股份、莊園牧場等多股漲停;港股方面,截至收盤,滬上阿姨漲超13%,蜜雪集團漲近9%,泡泡瑪特漲超8%,衛龍美味、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個股跟漲。
消息面上,多重利好推動消費板塊上漲。
11月7日,財政部發布2025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將繼續實施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11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稱隨著擴內需等政策措施持續顯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由上月下降轉為上漲0.2%,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繼續上漲,漲幅連續第6個月擴大。
個股的上漲還帶動了基金的走高,主題基金方面,11月10日,旅游、食品飲料、消費相關ETF占據漲幅榜,兩只旅游ETF漲近6%,酒ETF漲4.5%,此外港股通消費ETF、食品飲料ETF、食品ETF以及消費ETF等28只基金漲超3%。
拉長時間來看,傳統消費板塊已經沉寂許久,年初至今的普漲行情中,“白酒指數”成為為數不多的下跌板塊,年內跌幅約為5.45%,“零售指數”也僅上漲0.75%,食品飲料指數當前市盈率僅有21.29倍,位于過去10年的12.52%分位;新消費個股則集中在港股上市,上半年以泡泡瑪特、老鋪黃金和蜜雪冰城為代表的新消費板塊表現優異,但下半年隨著高位回撤以及科技牛市的“虹吸效應”,新消費板塊也跌幅明顯。
公募操作現分化
在數年前以白酒股為代表的核心資產牛市中,“白馬股”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科技牛市中“老登股”,在集體回撤之際,公募基金也在慢慢減持。
以貴州茅臺為例,根據天相投顧數據,在2025年三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持有貴州茅臺的市值為274.55億元,位列第七,持有基金數量降低至573只。該股作為朱少醒旗下富國天惠精選成長連續多個季度的第一大重倉股,在今年三季度內被大幅減持,朱少醒在三季報中對消費行情的評價是“延續低迷態勢,乏善可陳”。
但作為貴州茅臺的堅定擁躉,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旗下產品則繼續加倉該股,在三季報中,張坤再次強調了長期信心,并堅定看好中國內需消費的潛力。張坤指出,長期來看,最可能的情形是“中國消費增速>中國GDP增速>全球GDP增速”。他認為“市場先生”的悲觀只是放大了短期的困難,并沒有長期存在的基礎。
此外,公募基金對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新消費板塊的操作也出現了分化。Wind數據顯示,重倉持有泡泡瑪特的基金數量從二季度末的286只降至三季度末的180只,基金重倉持股數量從6333.08萬股降至4382.13萬股,降幅約31%。
單只基金方面,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廣發價值核心以及中歐互聯網先鋒等多只產品此前曾經重倉泡泡瑪特,但在三季度內將該股賣至前十名開外。
但仍有70只公募產品選擇在三季度內加倉泡泡瑪特,且多只基金將其列為頭號重倉股,某基金在季報中介紹布局思路時表示:“港股的新消費相關企業,從6月的階段性高位以來已經有相當時間的調整,但其中核心公司的增長邏輯和經營并沒有大的變化,管理人仍然認可這批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結構性增長的機會,在三季度進行了一定增持。”
關注內需與出海
有基金經理表示,消費板塊當前已具備“估值+基本面”共振修復特征:估值處于歷史相對低位,而政策刺激與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將逐步兌現為基本面改善,為投資提供了安全邊際。在個股的遴選中,多名關注消費板塊的基金經理將思路鎖定在內需與出海兩方面。
“我們認為,在基礎概率上,中國的內需消費市場長期仍是投資的沃土,而當前較低的估值水平提供了充足的安全邊際。如果企業依然滿足投資標準,我們會充分理解市場先生的情緒波動和收益分布的不均勻性。我們相信,企業經營不斷累積的自由現金流將反映到內在價值的積累中,而不斷增長的內在價值終將投射到市值的增長中。”張坤表示。
除了內需以外,興銀基金更加關注消費板塊從“產能出海”到“品牌出海”的過程:在內需弱復蘇背景下,消費出海是確定性較強的增長點,中國品牌在食品飲料、服裝鞋帽、家電等領域正實現“品牌躍遷”,東南亞、非洲、中東是重點拓展區域,品牌出海的價值創造潛力顯著。
泉果基金的基金經理孫偉也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優勢明顯,這得益于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使得企業在國內競爭中脫穎而出,進而在海外市場占據優勢。此外,如果企業能夠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將帶來顯著的增長潛力。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