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場風格快速輪動的背景下,增強指數型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憑借“指數底+主動增”的雙重優勢脫穎而出。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全市場51只增強指數型ETF(以下簡稱“指增ETF”)悉數實現年內正收益,平均凈值增長率達30.21%。
指增ETF的核心邏輯在于“被動跟蹤+主動增強”。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介紹,這類產品可通過多因子模型、人工智能選股等量化手段,在緊密跟蹤標的指數的同時捕捉市場機會。
指增ETF的良好業績表現具有鮮明的結構性特征,中小盤指數產品成為主角。截至11月10日,51只指增ETF中,跟蹤中證1000、中證500、科創50、中證2000、創業板指、科創創業50等中小盤指數的產品表現亮眼。其中,廣發中證科創創業50增強策略ETF以64.79%的年內凈值增長率領跑指增ETF,其跟蹤的科創創業50指數年內漲幅達60.74%,量化策略進一步放大了收益彈性。
指增ETF年內良好表現與底層指數的走勢高度呼應。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科創創業50、科創100、創業板指年內漲幅分別達60.74%、48.59%、48.43%,而這些指數成分股中,計算機、電子、電力設備等新興產業權重較高,契合今年科技成長風格的主線。
今年指數增強ETF的優異表現,離不開市場環境與產品特性的精準匹配。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崔悅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中,指增ETF一方面能緊密跟蹤基準指數,把握貝塔收益(被動投資收益)表現,另一方面能通過量化模型等方式爭取實現一定的超額收益。同時,由于其本質還是主動管理,所以還具備主動風險管理的特征,通常在指數出現較大波動時還往往能采取相應的風控措施,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下行風險。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指增ETF發展空間值得期待。崔悅表示,隨著市場有效性不斷提升和指數投資理念的日益深化,投資者在通過指數化投資獲取貝塔收益的同時,往往也期望在控制跟蹤誤差的情況下獲得適度的收益增強,這一需求恰好與指增ETF的設計邏輯相契合。同時,在強調業績基準規范化的背景下,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投資操作可能會更趨基準化,業績表現可能也會因此更貼近基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指增產品的相對投資價值。
(稿件來源:證券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