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成功開辟“五條通道”,帶動中國西部與東南亞高水平互聯互通,成為國際合作“新范本”。
2015年11月7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正式啟動,成為中國和新加坡繼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之后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
10日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實施十周年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項目已開辟陸海新通道、中新跨境融資通道、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渝新“空中通道”和人文交流通道。
陸海新通道跨境鐵公聯運班列(重慶—瑞麗—緬甸)首發班列在重慶江津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等候發車。唐奕 攝
陸海新通道,促進“一帶一路”物流暢通。2017年,重慶等中國西部省區市與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在項目框架下合作打造陸海新通道。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通道已通達127個國家和地區581個港口,帶動西部地區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元,較通道啟動之初增長75.3%。
中新跨境融資通道,促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10年來,項目累計跨境融資金額達217億美元,已助力除重慶之外的10個西部省區實現跨境融資63億美元,服務西部企業100余家。
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促進中國西部與東南亞的數字互聯互通。“這條‘數據高鐵’將跨境數據傳輸效率提升3倍以上,已賦能重慶10余個重點行業開展國際合作,并面向西部省區共享共用通道。”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景根元說。
渝新“空中通道”,促進中國西部與東南亞的空中互聯互通。“渝新航線已從每周5班加密至每周24班。”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說,10年間,渝新往來人次增長5倍,新加坡來渝入境過夜游客數量增長7倍。
渝新人文交流通道,促進中新兩國民心相通。“渝新兩地師生每年交流規模500人次以上。”重慶市商務委副主任、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副局長孫熙勇說,重慶與新加坡相互成為重要的游客來源地和出游目的地,“新加坡·重慶周”“重慶·新加坡體驗周”等已成為兩國人文交流合作新名片。
人們在位于重慶來福士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展廳內參觀。王全超 攝
“不同于蘇州、天津項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呈現互聯互通、帶動西部、制度創新三大特點。”商務部亞洲司副司長李岸說,它不僅是中新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更成為中國西部內陸地區“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來源:新華社 作者:趙宇飛、伍鯤鵬)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