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收支便利化,提升外匯支持外貿穩定發展的服務質效,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便利外匯資金結算 支持外貿穩定發展的通知》,從推動便利化政策優化擴圍、支持貿易新業態等創新業務健康發展、提升服務貿易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三方面推出了9項便利化政策舉措。可以說,這是一份旨在切實提升外貿企業獲得感、直面當前跨境資金結算難點的務實文件。
縱觀全球,跨境貿易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營商環境的競爭,而外匯資金結算的效率與成本,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命線。此次發布9條便利化舉措的核心,恰恰是瞄準了貿易鏈條中的痛點與堵點,致力于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做好減法與加法。
做減法,是簡化流程、減少環節、降低門檻;做加法,是增加服務供給、拓展政策覆蓋面、提升企業獲得感。例如,將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范圍擴大到更多有實需、經營主體合規狀況良好且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地區,并拓寬試點企業經常項下資金軋差凈額結算業務種類,支持貨款與貨物貿易相關服務費用之間的軋差凈額結算,等等。這些舉措的出發點是尊重企業復雜的經營現實,有助于幫助企業降低跨境匯款的頻次和成本,讓企業能夠更專注于市場開拓與產品創新。
高水平開放與便利化不僅體現在大宗貿易上,也蘊含于人性化的細節之中。一直以來,企業涉外員工也存在著工資、獎金、補貼等薪酬類資金跨境購付匯及收結匯等需求,目前個人辦理薪酬相關業務時,需要向銀行提交在職證明、薪酬流水等材料。在此背景下,便利優質企業涉外員工薪酬用匯,這樣一項以人為本的舉措應運而生。支持銀行根據優質企業提供的薪酬材料,核定薪酬結購匯金額,為企業涉外員工便捷辦理相關業務,這看似是小切口,實則大幅提升了業務辦理效率。
新政策還展現出對外貿新業態的精準支持。當前,隨著貿易新業態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借助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開展跨境貿易,并希望享受更加便利的貿易結算政策。但由于相關主體業務規模小等因素,由銀行逐家推薦納入優質企業便利化政策的成本較高。針對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勢力”,新政策鼓勵銀行將其納入便利化政策范疇,并專門優化了其外匯資金結算流程,這極大地適應了貿易新業態小額、高頻、電子化的特點,為這些新業態掃除了結算障礙,有助于鞏固我國外貿的競爭新優勢。
需要明確的是,便利化并非放松管理,“審慎合規銀行”和“優質企業”是享受政策紅利的前提,這實則強化了“越誠信、越便利”的導向。政策賦予合規銀行更多自主權,同時也壓實其展業責任,要求其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這種“放管服”結合的思路,既提升了合規經營主體的資金使用效率,也通過差異化管理將監管資源更集中于高風險領域的防控,確保外匯業務在健康穩健的軌道上運行,實現“放得開、管得住”的政策平衡。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穩外貿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管理作為涉外經濟的重要環節,其政策舉措直接關系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和運行效率。可以預見,隨著這些兼具力度與精度的措施逐步見效,我國外貿的金融基礎設施將更為堅實,跨境貿易的活力與動能將進一步增強。
來源:中國經濟網 勾明揚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