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山東航空的空乘穿上了毛衣開衫,并且空乘可以“自己決定穿什么”,同一航班空乘的穿著并不完全相同。消息一出,引發網友熱議。有人點贊山東航空“不服美役”,也有網友表示“羊毛衫+褲裝”的搭配看起來很“土”“月嫂風”。

據經視直播報道,山東航空回應稱:“工作服首先要讓穿著它的人感覺到被尊重、被關懷。我們想呈現的美,是當我們不用受限于衣著,能更放松地投入到工作中時,那種由內而外的專業和真誠。”
當山東航空的空乘人員身著毛衣開衫、搭配褲裝,從容地出現在機艙中,甚至可以根據個人感受自主選擇著裝搭配時,一場意料之中的輿論波瀾隨之掀起。這場圍繞職業著裝的討論,看似是審美趣味的差異,實則映照出社會對特定職業群體的刻板期待,也悄然揭示著一種更具溫度的職業理念正在生長:職業尊嚴不應以犧牲個體舒適為代價。
長久以來,空乘人員的職業形象被高度符號化:精致妝容、修身套裙、挺拔高跟鞋,仿佛成為這一職業不可分割的“標配”。這套視覺體系在塑造專業、優雅形象的同時,卻也無形中將從業者推入“美麗凍人”的尷尬境地。高空環境中長時間站立、頻繁行走,高跟鞋帶來的不僅是姿態的挺拔,更是腳踝的負擔與靜脈曲張的風險;單薄的制服在低溫客艙中難以御寒,卻因“形象要求”而被默默忍受。這種以健康換取“職業美感”的做法,本質上是對從業者身體需求的漠視,也折射出長期存在的“形象優先于人本”的冰冷定式。
山東航空此次推出的“毛衣選項”與“褲裝自選”,正是對這一固化審美的溫和挑戰。平底鞋替代高跟鞋,毛衣開衫作為保暖補充,乘務員可根據自身體感進行搭配。這并不代表“審美降級”,而恰恰是職業理念的“人性升級”。當從業者不再被僵硬的著裝規范所束縛,他們才能以更松弛、更真實的狀態投入服務,傳遞出更具溫度的真誠與專業。
當然,也有人質疑如此穿著是否“不夠專業”。但“專業”二字,從來不應由衣著款式簡單定義。醫生的專業在于醫術仁心,教師的專業在于啟智育人,空乘人員的專業,則在于安全保障、服務細節與應急能力。這些核心價值,與是否穿毛衣、是否著裙裝并無必然聯系。
空姐穿上毛衣,或許不夠“驚艷”,但這份“不驚艷”之中,恰恰蘊藏著服務行業理念的可貴進步,承載著對勞動者的尊重與關懷。一個走向成熟的社會,從不要求任何職業以犧牲健康來換取所謂的視覺美感;它應當珍視的,是讓每一種職業都能在保有尊嚴與舒適的前提下,綻放其專業而溫暖的光彩。
來源: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