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通知,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廣期所”)鉑、鈀期貨和期權注冊。證監會將督促廣期所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鉑、鈀期貨和期權的平穩推出和穩健運行。

同日,廣期所發布鉑、鈀期貨和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公開征集注冊品牌、指定交割庫和質檢機構。
多位鉑族金屬產業業內人士表示,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汽車尾氣治理已成為我國減排的重要抓手之一,風電、氫能等清潔能源也迎來快速發展,鉑、鈀期貨、期權的推出,將構建“現貨+期貨”雙市場聯動的經營新模式,有利于企業提升庫存周轉效率,增強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對于促進鉑、鈀產業的健康平穩發展意義重大。
為產業鏈各方帶來多重利好
鉑和鈀同屬鉑族金屬,是應用廣泛的“工業維生素”。鉑族金屬產業鏈上游主要以礦產和回收為主,中游主要為冶煉和精煉,下游則應用廣泛,涵蓋汽車、玻璃、化工、氫能、電子、首飾等領域。
廣期所相關人士表示,期貨市場憑借廣泛的參與者和公開透明的交易環境,能生成權威、統一、連續且透明的期貨價格,對現貨市場價格形成補充,精準反映市場預期。企業可依據期貨價格信號,適時調整現貨采購、生產與貿易計劃,從而促進資源的均衡配置,有助于平抑鉑、鈀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
“鉑、鈀期貨的推出,也將為產業鏈各環節提供強大的風險管理工具,改變產業被動管理風險的傳統模式。企業通過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操作,實現對價格的精細化管理。”上述人士說。
創業板上市公司浩通科技專業從事貴金屬資源的綜合利用,“從企業層面來看,鉑、鈀期貨、期權的獲批獲得了業內的廣泛期待。”該公司董秘馬小寶表示,“貴金屬價格波動劇烈,以前沒有國內期貨工具,我們拿訂單時顧慮重重,回款后才能開展下一單業務,抗風險能力弱直接限制了經營規模。”
馬小寶認為,鉑、鈀期貨與期權的平穩運行,將為企業帶來多重利好。一方面,配合期權工具的靈活組合,企業能實現精準鎖價,擺脫“靠天吃飯” 的經營困境;另一方面,期貨工具帶來的資金杠桿效應,可釋放原本用于抵御價格風險的資金,顯著提升抗風險能力。
云南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泉認為,鉑、鈀期貨可以為企業提供套期保值工具,幫助管理價格波動風險,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從而專注于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擺脫對場外套保渠道的單一依賴,增強國內產業鏈的整體韌性和安全水平。
“我國是鉑、鈀消費大國,但長期以來,國內產業企業缺乏有效的場內風險管理工具,價格波動風險主要依賴境外市場或現貨渠道對沖,成本高且效率受限。”國泰君安期貨副總裁兼研究所所長王冀湘表示,隨著鉑、鈀期貨及期權的同步上市,將有效填補國內產業鏈關鍵一環。
廣期所:目前鉑、鈀期貨的推進一切進展順利
廣期所官網顯示,鉑、鈀均屬于鉑族金屬,是汽車尾氣治理等綠色產業的重要原料,我國約60%的鉑和近80%的鈀用于生產汽車尾氣催化劑等綠色相關產業。
同時,鉑、鈀也是風電及氫能等新能源領域的關鍵原料,是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金屬。鉑、鈀期貨和期權的上市,符合廣期所服務綠色發展的定位,也標志著廣期所新能源金屬板塊進一步擴容。
據了解,11月7日,廣期所制定的《廣州期貨交易所鉑期貨合約》《廣州期貨交易所鉑期權合約》《廣州期貨交易所鉑期貨、期權業務細則》《廣州期貨交易所鈀期貨合約》《廣州期貨交易所鈀期權合約》《廣州期貨交易所鈀期貨、期權業務細則》等有關文件已報告中國證監會,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上述文件的設計思路充分貼合產業實際需求,在合約要素、交割安排、風險控制等方面實現精準匹配。
鉑、鈀期貨規則如何制定?
上述文件將鉑、鈀的錠、海綿和粉形態均納入交割范圍,且不設置形態升貼水。金屬的價值主要由純度決定,不同形態的鉑、鈀均可通過成熟的加工技術進行便利轉換,加工成本占貨值比例較低。在交割質量標準方面,嚴格參照國標以及Lppm(倫敦鉑鈀市場協會)認證的認證品牌標準進行設計,不設置替代交割品。
據介紹,鉑的交割區域涵蓋廣東、江蘇、湖南、云南、甘肅、福建、北京和上海等8個省市;鈀的交割區域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江西和河北,共10個省市。
“目前鉑、鈀期貨的推進一切進展順利。”上述廣期所相關人士表示。
業內研判:貴金屬材料需求穩步增長
11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貴金屬產業發展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多位專家在會上提出,伴隨我國工業體系持續升級、新興產業加速拓展,市場對貴金屬材料的需求呈現穩步增長態勢,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勵福(江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陽表示,今年以來,貴金屬行業整體保持穩健向好態勢,價格震蕩上行,展現出較強的市場韌性。
“在供需緊平衡、政策環境持續優化與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的多重利好加持下,鉑金有望成為下一階段貴金屬市場的核心增長引擎,持續吸引產業資本與普通投資者的重點關注。”世界鉑金投資協會中國市場研究負責人張文斌認為,從長期視角看,全球鉑金短缺趨勢將至少延續至2029年,供應緊張局面將進一步加劇。
賀利氏貴金屬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敏表示,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已成為當前貴金屬行業的重要評價標準,政策層面的引導規范與市場層面的選擇偏好形成疊加效應,推動企業在環保生產、社會責任履行與公司治理優化上持續發力,綠色發展正成為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為貴金屬行業注入新機遇。
陳陽提出,在貴金屬回收再生領域,AI技術將重塑行業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向智能化、高效化升級。
貴研鉑業依托云南貴金屬實驗室積累的海量科研數據,借助人工智能的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快速篩選、發現潛在新材料,不僅大幅縮短研發周期,還有效降低了科研“試錯”成本,減少了重復性研發投入,為行業技術創新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路徑。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葉子申 劉一楓)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