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24年,寶雞汽車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同比增長25%,整車產量達23.5萬輛,增速高達44.5%。今年1-8月,寶雞市汽車產業產值已達400.98億元,同比增長6.83%。寶雞汽車產業的強勢增長,正成為陜西汽車工業在全國攀升的關鍵支撐。

寶雞—陜西汽車“金三角”的重要一極陜西汽車產業已形成 “一心兩翼多園”的發展格局,其中以西安為核心,寶雞與咸陽為兩翼,多個園區協同發展。在這一格局中,寶雞憑借其產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條,成為陜西汽車工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陜西汽車產量達到175.4萬輛,同比增長19.3%,在全國排名升至第六位。這一成績的背后,寶雞貢獻了全省約13.4%的整車產量。2015年之前,陜西汽車工業呈現 “商用車當家”的局面,以陜汽重卡為核心,輔以法士特、漢德車橋等核心零部件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商用車產業集群。而乘用車領域則相對薄弱,主要依賴比亞迪F3等少數幾款車型,且零部件本地化率不足。2016年寶雞吉利整車的投產成為改變這一格局的關鍵變量。吉利不僅為寶雞帶來了整車制造能力,還引入了寶雞首個乘用車核心總成——吉利發動機項目。自此,寶雞與西安的比亞迪、陜汽共同構建起陜西汽車工業“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鏈式發展 從“單打獨斗”到“鏈式生長”2018年是在寶雞汽車產業的發展史上關鍵轉折點。那一年,寶雞市政府制定了打造“絲路汽車名城”的目標,提出了“一城、兩區、五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七年過去,寶雞汽車產業已從當年的“單打獨斗”轉變為“鏈式生長”。如今,寶雞聚集了13戶整車及專用車企業,包括吉利、陜汽、銀河消防、法士特、漢德車橋等知名品牌。產業鏈上下游聚集了300多戶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了完整的整車、系統總成、關鍵零部件、配套機械加工等汽車產業體系。在寶雞,汽車產業鏈條正聚“勢”成群,從“樹林”長成“森林”。僅吉利汽車一家整車生產企業,就在寶雞“生長”出72家本地供應商。這些供應商不僅降低了整車生產的物流和采購成本,也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岐山縣的汽車產業本地配套率已達到40%。在岐山縣,擁有整車生產企業6戶、零部件配套企業190多戶,產品涉及130多個系列2500多個品種,基本形成了“研發—整車—零部件”全鏈條生態。扶風縣從過去的農業縣近年來已蛻變成為汽車零部件聚集區,作為扶風縣的首位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已引進比亞迪、雷帕得、海鷹汽車等20戶鏈上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戶。截至2025年上半年,企業總數已增至27戶。2024年,扶風縣汽車產業產值增速達109%,首次實現三位數增長。

創新驅動: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寶雞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規模上,更體現在技術創新能力上。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成為寶雞汽車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吉利汽車寶雞制造基地,投入12億元打造的“黑燈工廠”實現了焊接、搬運等工藝100%自動化,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56萬元/人,是行業平均的2.3倍。陜汽商用車輕卡新平臺焊裝車間采用國內領先的“全自動焊裝線體+焊接機器人”模式,自動焊接、自動裝配等工序一氣呵成。其創新研發的智云S300新能源輕卡,搭載“寧德時代電池+匯川電機+漢德高效橋”,具有超長續航等優勢。法士特集團作為國內重型汽車變速器“領頭羊”,早在2015年就將智能化與新能源確立為核心發展方向。公司推出將電機、控制器與變速器集成一體的集成電驅動系統,技術指標全面領跑。2025年,法士特第10萬臺新能源重卡變速器在寶雞基地下線,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有效提升整車續航里程20%以上。秦川機床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齒輪磨齒機等多種產品,成功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企業的供應鏈。

寶雞汽車產業的集群效應已經顯現。從陜汽、法士特等老牌企業,到吉利、比亞迪等新生力量,寶雞已形成完整的汽車產業生態圈。隨著“鏈長制”的深入推進和產業鏈的持續完善,寶雞作為陜西汽車產業重要增長極的地位將更加穩固,成為支撐陜西從汽車大省向汽車強省邁進的核心力量。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