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神木大地碩果飄香,特色產業迎來豐收,成為村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金鑰匙”,田間地頭到處洋溢著豐收喜悅,繪就出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生動圖景。

紅蔥鋪綠喜獲豐收
走進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紅蔥種植基地,村民屈林林正帶著家人忙著收獲紅蔥,翠綠的根莖下,飽滿的蔥頭沉甸甸地扎根土壤,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蔥香。提起自己的紅蔥“事業”,屈林林難掩自豪:“我種植紅蔥已經幾十年了,品種是正宗山地紅蔥,屬于純天然綠色食品,不僅味道好而且耐儲存。我一共有4畝多蔥田,每年能帶來1萬多元的收入。”

石峁村地處山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紅蔥生長,加上紅蔥種植周期短、管理簡單,村里幾乎每家每戶都在種植。獨特的地理環境再加上村民的精心培育,更讓這里的紅蔥遠近聞名。

近日,石峁村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收割、捆扎、搬運、晾曬,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不少收購商聞訊而來,就地完成收購交易石峁村村委會主任袁文財介紹:“我們這里種出來的蔥莖粗、質厚,辛辣味重,很受市場青睞,在神木市場范圍內也是名牌產品。目前村里一共種植紅蔥160畝左右,畝產3000多斤,紅蔥不僅是我們村的特色產業,更是村民們的‘致富蔥’。”
酸棗流紅致富有方
在萬鎮鎮李家畔村的1200多畝酸棗基地,同樣一派豐收盛景,紅彤彤的酸棗像一串串瑪瑙綴滿枝頭。村民們穿梭林間,手持長棍敲擊枝干,成熟的酸棗簌簌落下,大家彎腰撿拾、麻利裝袋,歡聲笑語彌漫山間。村民李根蘭擦了擦額頭的汗,臉上滿是笑意:“在家里閑著也是待不住,來這兒收棗既能掙點零花錢,還能活動筋骨鍛煉身體,一天下來能有100多元收入。”

村民們的增收底氣,源于村里酸棗產業的科學布局與成熟運營。近年來,李家畔村探索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規模化種植酸棗,并建起酸棗仁加工廠,既延伸了產業鏈,又提升了附加值。酸棗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村里的閑置土地“活”了起來,更給村民們鋪就了實打實的致富路,讓村集體經濟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式轉變。

談及產業發展成果,李家畔村黨支部書記劉寶清說:“目前,我們合作社共種植酸棗1200多畝,預計今年產量能達到40-50萬斤,能給合作社帶來60多萬元的收入。”

鄉村振興產業為基
近年來,神木市立足地域資源稟賦,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大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紅蔥、酸棗、黑豆、小雜糧等特色作物,以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寫下產業興農、富民強村的生動注腳。
從漫山酸棗碩果盈枝的喜人景象,到田間紅蔥翠葉凝香的豐收盛景,如今,越來越多的村莊依托特色產業鼓足了村民的錢袋子,一幅產業興旺、農民富足、鄉村美麗的新畫卷,正在神木大地上徐徐展開。
(張帥 賀鑫)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