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錯落的小洋樓、整潔寬敞的庭院、設施齊全的活動廣場,還有村民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走進榆林市三道溝鎮陽灣移民新村,一幅安居樂業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陽灣村7個村民小組178名群眾曾因地處煤礦采空沉陷區,面臨土地沉陷等安全隱患。2019年,鎮政府和陜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推動陽灣移民新村建設。2023年,84戶村民喜遷新居。
面對移民新村普遍存在的“融入難、管理難、發展難”問題,陽灣移民新村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構建“五微治理”體系,激活了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
織密“微組織”。成立黨群服務驛站,下設黨員先鋒隊、志愿服務隊等4支功能型組織,創新推行“1+2+N”聯戶網格,形成“戶戶有人聯、事事有人應”的治理新格局。
做實“微教育”。將優良家風家訓融入村規民約,推行積分制管理,開展“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引導村民“人人出力、戶戶爭先”,讓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做優“微服務”。黨群服務驛站推行“微心愿”征集機制,建立“需求清單”,精準對接群眾訴求。針對老年人提供上門體檢、理發等服務,開設“親情連線室”,架起親情溝通的橋梁。
培育“微產業”。利用集體坡地發展光伏產業,結合生態修復,發展特色種植。鼓勵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家庭農場、快遞運輸等產業,拓寬增收渠道。
創新“微治理”。建立“庭院議事會”“線上議事群”等平臺,通過“敲門問需”“板凳議事”等形式,零距離傾聽群眾訴求,累計協商解決各類事項30余件。
“遇到困難,馬上就有黨員志愿者上門幫忙,心里特別踏實!”村民馬玉珠的感言道出了大家的心聲。村民李大爺的“小超市”開業后生意紅火,他笑著說:“沒想到在家門口就當上了老板!”
“五微”雖小,卻凝聚著大能量。陽灣移民新村用“微力量”撬動“大民生”,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了基層智慧與實踐樣本。(郝成霞 高四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