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村里!”欣賞多彩的村歌、村晚,體驗激情的村BA、村超,品味獨特的村廚、村咖……如今,“村字號”文體活動特色獨具、遍地開花,讓回歸田園、親近山水、體驗農趣、感受鄉愁,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行選擇。近期發布的首份《全國“村字號”文體活動情況報告》顯示,全國“村字號”活動類型多達24種,2024年全國農村累計舉辦各類文體活動超過220萬場。
“村字號”為什么能“火”?樸實、真切,是很重要的原因。比如村超、村BA,沒有專業的場館,但村民你爭我搶、拼勁兒十足,觀眾更是圍坐得水泄不通、熱情似火。沒有高額的獎金,但自家產的瓜果蔬菜、雞鴨魚肉作為獎品,獲勝者依舊笑得合不攏嘴。又比如村晚、村歌,鄉親們放下鋤頭就上了場,收完糧食就亮開嗓,站C位、當主角,眼里滿是真誠的熱愛。調查顯示,2024年,農民參與文體活動比例達到73%,不作秀、見真章,那種農民創、農民演、農民享的場景,最撫人心。
“村字號”的“火”,看似有一定的偶然性,實則必然。無論是賽龍舟對集體協作精神的錘煉,還是秧歌舞中對豐收喜悅的表達,以及豐富的民俗、多彩的非遺,都承載著特定的文化記憶和地域認同。這些植根于鄉土的文體活動,是千百年來農耕文明積淀的情感表達,是鄉土社會鄰里交往與情感共鳴的重要載體,底蘊深厚、群眾基礎好。隨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扎實推進,物質豐盈起來的鄉親們、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們、“以手機作為新農具”的新農人們,追求更豐盈充實的精神文化生活,撿拾、整合被逐漸遺忘的鄉土記憶、傳統民俗,開展“村字號”文體活動便成為不二選擇。借由互聯網,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出圈”了。
湖南省保靖縣舉行“村廚村藝大曬”活動,帶動旅游收入40.8億元;浙江連續舉辦14場村跑,拉動農產品銷售1.8億元……熱氣騰騰的“村字號”,不僅成為農民群眾的樂園,更讓鄉村旅游迸發活力,彰顯了鄉土文化IP蘊含的巨大經濟潛力。一場賽事、幾場演出,吸引五湖四海的“粉絲”,帶火了特色農產品、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等。鄉村的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讓農業更具發展潛力、農村更富生機活力、農民更有拼搏動力。
最美不過家鄉。“‘村字號’,我看有戲”“咱的小鄉村無人知曉,現在,各地朋友甚至外國人都爭相前來,為家鄉自豪”“鄉里組隊參加村BA,場上場下一條心,大家的心貼得更近了”……這些農民朋友們的真實表達,凸顯了“村字號”為基層治理帶來的可喜改變。一場成功的比賽、一臺熱烈的晚會,往往需要全村上下齊心協力、共同籌備,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村民自治實踐和社會動員演練。它無形中激發出農民群眾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提振了精氣神、增強了凝聚力,讓鄉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期待更多扎根鄉土、惠及民生的“村字號”涌現并長遠發展,讓生于茲、長于茲的農民朋友們喜聞樂見。在我們希望的田野上,鋪展開一幅幅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
(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