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至10日,歐盟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峰會在哥倫比亞拉開帷幕。緊隨其后,歐盟不僅要在布魯塞爾主辦第四屆歐盟—印太部長級論壇,還計劃于本月底在安哥拉召開歐盟—非盟峰會。一個月三場聚焦不同區域的高規格外交活動,構成歐盟針對全球南方的新一輪外交攻勢,也折射出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的當下,歐盟急于強化與全球南方國家關系的迫切心態。

事實上,近年來歐盟對全球南方的關注度已顯著提升。這種重視并非偶然。從自身的經濟現實來看,近年來歐盟經濟增長乏力、轉型步伐艱難。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數據預測,2025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僅為1.2%,德國經濟增速更為低迷,僅為0.2%。在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拓展全球南方市場成為歐盟為經濟注入新活力的關鍵路徑。去年12月,歐盟與南方共同體市場在經過20多年的談判后,終于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根據歐盟的預測,這一協議可使歐盟對南方共同體市場年度出口額增長39%,約490億歐元,為歐洲企業帶來更多商機。同時,歐盟也在進一步推動與非洲、亞洲等地區的自貿協議談判,以加強與這些新興市場的經濟聯系。
對關鍵礦產等供應鏈多樣化的需求,也是推動歐盟轉向全球南方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歐盟持續推進“去風險”政策,在稀土、能源原材料等關鍵領域,與非洲、拉美等地區的合作愈加緊密。2024年5月,歐盟《關鍵原材料法》生效。截至今年6月,歐盟在該法案框架內已在全球范圍內確定60個關鍵原材料項目,計劃協調歐盟、成員國和多邊金融資源推進項目落地。目前,歐盟正在開展新一輪關鍵原材料項目申報和審核工作。布魯塞爾認為,這些項目不僅能為歐盟產業鏈提供穩定的原材料保障,更有助于其在全球供應鏈中逐步贏得更多的話語權。
從外部環境來看,深耕全球南方是歐盟參與地緣政治競爭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面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和大國博弈新形勢,地緣政治成為歐盟對外政策的新關鍵詞。對歐盟來說,要想成為一個有分量的地緣政治“玩家”,而不是淪為大國博弈的“競技場”,就必須深度參與全球南方事務。此外,經過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歐盟認識到,全球南方國家并不會天然與歐盟立場保持一致;相反,歐盟在加沙問題上表現出的雙重標準,已使其在全球南方的信譽遭受明顯損害。去年,時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就警告稱,歐盟必須避免“其他國家對抗西方”的局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歐盟對全球南方態度變化的焦慮。
歐盟的這種地緣政治緊迫感,在特朗普再次上臺后變得更加突出。特朗普重新執政后,歐盟與美國之間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跨大西洋紐帶的穩定性顯著降低。歐美關系惡化導致歐盟在國際事務中變得“形單影只”,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新的外交合作伙伴。它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全球南方國家。全球南方國家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深化與這些國家的合作,無疑能為歐盟在大國博弈中爭取更多戰略空間。
不過,歐盟這一輪針對全球南方的外交攻勢能否取得實效,目前仍需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歐盟積極推動貿易與資源合作,但要贏得全球南方國家的廣泛支持,關鍵在于讓這些國家從合作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然而,當前歐盟自身面臨嚴峻的經濟壓力,它可以拿出多少資源投入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
更重要的是,歐盟需要真正尊重全球南方國家的主權與訴求,而非將其視為單純的資源來源地、商品傾銷市場或是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子。要知道,發展中國家對歐洲以往的合作模式有著清晰的歷史記憶,如今它們的自主意識已然覺醒,不愿在大國博弈中簡單“選邊站”。面對歐盟的外交動作,這些國家更關注合作能否切實維護自身利益,而非被動接受外部壓力。歐盟能否在平等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真正贏得全球南方國家的信任與支持,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接受檢驗。
來源:環球時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