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山科技學院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生”。來自亞非歐2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40余位教育官員與學者,在參加“人工智能時代師生的社會情感學習”國際研討班之余,打卡岱廟感受中國傳統建筑,沉浸體驗泰安非遺文化。

作為一所扎根泰山文化沃土、注重“以文化人”的高校,泰山科技學院將非遺傳承融入育人體系——2024年建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將《泰山石文化》《城市與文化遺產》等納入“傳統文化通識課”,年均開展非遺體驗活動80余場,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向世界。本次研討班特別設置的非遺文化體驗環節,正是學校“非遺進校園+國際交流”的實踐:代表們在騰躍翻飛的南派醒獅表演中感受民俗藝術的靈動;在墨香氤氳的泰山碑刻拓印中觸摸歷史文脈;在精雕細琢的“福字”“泰山松”主題傳統刻紙間體悟匠人精神;更在岱廟千年蒼柏下、篝火光影中,伴著民樂旋律暢敘友誼、共話文明。“我很高興看到兩千年古樹的保護,我們保存這些東西為了下一代,這非常重要。”一位外國友人感嘆到。


從校內學生必修非遺課程,到邀請國際友人沉浸式體驗,學校以“課堂+實踐+交流”的模式,讓非遺成為連接師生、溝通中外的文化紐帶。這場融教育交流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國際盛會,既是泰山科技學院踐行“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互鑒的生動實踐,也彰顯了學校以非遺為橋、促進民心相通的使命擔當。
來源:大眾新聞 李培樂 通訊員崔淑涵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