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設“帶娃專業”有必要嗎?學什么?職業前景如何?探訪了開設托育相關專業的職業學校。比如,今年首批獲批的山東女子學院,“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的學生要掌握“健康照護+科學評估+管理研究”三大核心能力。齊魯師范學院除了以上課程外,還要求學生掌握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措施。

目前,全國有600多所高職專科學校開設了與托育相關的專科專業。有人對這個專業不以為然,或多或少反映出社會對嬰幼兒照護與管理的偏見。實際上,學生要學會的不只是“怎么看護”,更要掌握這個階段的教育原理,并將之運用到機構、家庭、社會等各個場景。大學開設這門專業,有助于社會重新認識這個專業的學術內涵和職業價值。
數據顯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人數約3000萬,超過三成嬰幼兒家庭有托育需求。同時,目前3歲以下嬰幼兒的實際入托率還不足8%。從現實來看,老人帶不動、保姆找不到、機構費用高、資質參差不齊、母親的職業發展受限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既是許多家庭現實的焦慮,也是困擾年輕人生育意愿的原因之一。為此,今年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發展“1+N”托育服務體系,來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托育服務需求,大學設立相關專業,正是為這張藍圖補上人才這一塊關鍵的拼圖。
大學培養托育人才,不只是為了填補就業市場,更是在為未來社會結構做支撐。因為當一個社會開始重視“怎么帶娃”時,其實是在回答一個重要的社會命題——我們希望下一代怎樣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說,托育服務體系是否健全,不僅關乎年輕家庭能否平衡好工作與生活,也關乎教育公平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來源:光明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