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11月6日凌晨,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明晟)公布了11月指數審議結果。本次調整中,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26只股票,包括千里科技、長川科技、華虹公司、生益電子、興業銀錫、長盈精密、芯聯集成-U等17只A股,以及紫金黃金國際、廣發證券H股、贛鋒鋰業H股、中國有色礦業等9只港股。同時,MSCI中國指數剔除了16只A股標的和4只港股標的。本次調整將于2025年11月24日收盤后生效。
在MSCI系列指數中,涉及A股的包括MSCI中國指數、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和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其中,最受關注的是MSCI中國指數,由于該指數被嵌套進MSCI新興市場指數,因此股票進入MSCI中國指數,便意味著進入MSCI全球標準指數系列,從而將獲得大量被動資金跟蹤。
MSCI每年會對其所有指數進行4次例行調整,包括5月和11月調整幅度較大的半年度審議,以及2月和8月幅度較小的季度審議。調整依據主要為客觀量化指標,如市值、流動性等。鑒于中國股票資產三季度延續強勢表現,A股主要指數連續突破前期高點,本次MSCI調整的新增標的數也較今年前三次顯著增加。在今年2月、5月及8月的調整中,MSCI新納入A股標的數均為個位數。
從全球市場來看,MSCI全球標準指數(ACWI)新納入69只股票,剔除64只股票。本次MSCI全球標準指數中市值排名靠前的新納入個股包括云服務初創公司CoreWeave、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服務提供商Nebius Group及生物制藥公司Insmed。MSCI新興市場指數新增成分股中市值前三大的股票為印尼可再生能源公司Barito Renewables Energy、 紫金黃金國際(港股)及廣發證券(港股)。
時間安排方面,上述所有調整將于2025年11月24日收盤后生效。根據指數調整的歷史經驗,被動型資金為了盡可能減少對于指數的追蹤誤差,通常會在最后一天尾盤調倉。因此調整生效日尾盤,市場往往能觀察到權重變動較大個股成交的“異常”放大。相比之下,主動型資金則并不存在這一約束,可以擇機選擇配置時點。
近期外資機構觀點顯示,當前國際資金對A股市場及中國創新企業仍然持看好態度。高盛研究團隊本周初發布報告稱,近期的政策信號體現出中國進一步提升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并進一步提振出口的決心和能力。因此,上調對中國出口增速和實際GDP增速的預測。
高盛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出口量將每年增長5%至6%,從而獲得更多全球市場份額并推動整體經濟擴張。對于2025年,高盛將中國實際GDP增速預測上調至5.0%。并且對2026年和2027年中國實際GDP增速的預測大幅高于市場預測。
野村證券日前在研報中稱,在科技與人工智能領域樂觀情緒的推動下,亞洲市場正處于盈利上升周期,上調對2026年底MSCI中國指數及MSCI除日本外亞洲指數目標點位的預測。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汪友若)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