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內,面對節節走高的科技股牛市,公募基金整體對權益類資產呈加倉趨勢,其中大火的TMT(科技、媒體、通信)、電力設備等板塊成為加倉的主要方向。在此期間,主動權益基金操作則出現了明顯分化。有產品大膽加倉以期跟上牛市,也有產品在積累一定漲幅后選擇降低倉位。
公募基金風險偏好整體抬升
在三季度的科技“慢牛”中,公募基金既是推動行情上漲的重要力量,也是指數升溫的受益者。在此期間,主動權益產品對股票類資產整體呈加倉趨勢。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平均股票倉位為83.28%,較二季度末增加了2.13個百分點。其中,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平均倉位為82.15%,較二季度末增加了1.24個百分點;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平均倉位為90.14%,較二季度末增加了2.2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提高,股票型開放式基金、混合型開放式基金持股集中度分別提升了0.94個百分點、2.1個百分點至56.81%、57.72%。
分基金公司來看,截至三季度末,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平均股票倉位超90%。其中,安聯基金、朱雀基金、富達基金這3家公募股票倉位占其公司管理總資產的比例均超過94%。此外,圓信永豐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東方基金等其他24家公募股票倉位超過90%。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三季度內,主動權益基金的市值與成長風格偏好呈現同步抬升,價值風格則呈現明顯回落,盈利風格相對持平;持股集中度呈現明顯提升,或意味著市場觀點更趨一致;行業配置方面,三季度內TMT板塊整體獲得增配,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與有色金屬行業增持幅度同樣居前,減持則主要集中于消費、金融地產與制造板塊。
多只權益基金加倉猛干
截至三季度末,華夏磐益一年定開混合、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混合、永贏惠澤一年、信澳博見成長一年定期開放混合等基金股票倉位超過了99%,還有工銀泓裕回報、匯添富價值創造等8只產品股票倉位超過了98%。
此外,還有多只超百億元規模的重量級產品倉位也均超過了九成,如唐曉斌、楊冬管理的廣發多因子、葛蘭和趙磊共同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張璐管理的永贏先進制造智選以及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等基金。
加倉幅度方面,三季度內,多只基金選擇在“慢牛”中大幅加倉。以萬家新機遇價值驅動為例,二季度末該基金股票倉位僅有22%,但到了三季度末,該基金的股票倉位已經大幅上升至93%。
此前,該基金經理在二季報中寫道:“現任基金經理一季度末接任產品以來,對產品的持倉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將原有的消費和金融股調出組合,并在二季度控制整體倉位的情況下,采取啞鈴策略,逐步配置防御性偏強的紅利股以及國產鏈上的科技制造公司。”
這種偏謹慎的情緒延續到了7月份,從基金凈值的平緩走勢上可以看出。到了8月份,基金凈值就開始大幅上漲,單月漲幅超過四成,說明基金已經開始大幅加倉。根據三季報,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包括了海光信息、中芯科技、寒武紀、北方華創等高彈性個股。
基金經理風險偏好的變化體現在三季報的回顧中:“科技方向上,海外AI算力需求爆發,以及國內先進制程逐步突破,使得北美鏈和國產鏈都有較好的表現。產品管理上,我們在三季度初調出了紅利方向上的公司,并增加了國產科技鏈上相關公司的倉位配置。”
除此以外,廣發產業甄選、金信優質成長、國融融信消費嚴選、長城穩健成長靈活配置等基金在三季度內也選擇大膽加倉,并均收獲了超過20%的漲幅。
亦有產品落袋為安
然而,在行情屢次沖擊4000點之際,亦有一些主動權益產品在高位選擇降低倉位,落袋為安。
近期行情整體陷入盤整,多只基金因降倉鎖定了前期收益。以華商基金旗下多只產品為例,華商潤豐截至二季度末倉位高達九成,且重倉股中包括了中際旭創、新易盛以及勝宏科技、天孚通信等高彈性熱門股。因此,該基金得以全程吃到三季度CPO(光模塊)行情的“蛋糕”,單季度漲幅約為48%;但截至三季度末,該基金股票倉位僅剩51%。
基金經理胡中原管理的華商元亨也是類似情況。此外,富安達新動力、江信瑞福、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等多只基金均在三季度內取得一定漲幅后選擇大比例降低倉位。
有基金在三季報中表達了謹慎的觀點:“由于對成長板塊估值高企的擔憂,并未大規模配置AI方向的標的,因此錯失了許多大面積上漲的機會……整體上,隨著市場分化不斷加劇,短期過熱可能難以避免,我們選擇暫時降低倉位防御,控制組合波動,待風格出現變化時再做優化。”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