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分論壇暨第十七屆期貨高管大會在京召開。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董事長沈黎在大會上表示,當前全球金融環境日益復雜多變,推進國際化與多元化發展已成為期貨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路徑。
沈黎表示,中國期貨市場“大市場、小行業”的特點比較明顯。“大市場”體現在目前已上市逾百個期貨和期權品種,基本覆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航運、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2024年和2025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額持續增長,且中國期貨和期權市場交易量在全球的份額也在持續提升。“小行業”則體現在行業集中度高,行業排名前十的期貨公司的凈資產占全行業比重近半、凈利潤占比接近六成。兩極分化明顯,頭部企業在資金實力、業務規模、技術能力等方面優勢突出,拉大了不同梯隊之間的差距。此外,傳統經紀業務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業務起步較晚。
談及美國期貨市場發展歷程,她表示,從業態結構來看,全能型金融機構在美國期貨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形成了與專業化期貨經紀公司差異化競爭的格局。從期貨市場基礎設施來看,美國期貨交易所通過跨境并購、合作及交叉掛牌等方式不斷拓展國際影響力。從制度環境來看,美國擁有較為完善的期貨法律體系和跨境交割制度。正是基于這些特點,美國期貨市場打造出了全球型、全能型的金融服務機構。
就此,沈黎從四個維度對中國期貨市場發展提出建議:第一,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繼續前瞻性地在新興金融衍生品的監管上布局,在頂層設計上為期貨公司多元化、國際化發展提供保障。第二,提升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品種,提高交易清算效率,形成“中國價格”,吸引全球要素和全球投資者。第三,打造以專業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多元化格局,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深度,努力培育耐心資本。第四,順應雙向開放大潮,踐行“走出去”和“引進來”策略。各家期貨公司資源稟賦存在差異,競爭優勢也各有側重,如外資期貨公司可憑借全球化視野與先進的風險管理能力,在衍生品金融創新及電子化交易等領域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專業服務。
“期貨公司業務的國際化與多元化發展,不僅順應監管機構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是期貨公司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及風險抵御能力的重要抓手,這將推動中國期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進程不斷加快。”沈黎說。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肖佳煊)





掃一掃分享本頁

